第15部分(第3/4 頁)
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為什麼這種使命感恰好落在海信的頭上?
為什麼這種責任感恰恰積澱在周厚健的內心?
我們必須看到,海信所承載的東西實在太沉重了。海信的使命,是中國整個家電工業的使命,是所有電子資訊百強的使命。僅僅有一個充滿使命感的海信不夠,僅僅有一個沉重的周厚健也不夠,只有整個行業都如海信一般,只有所有企業家都能負起責任來,中國家電工業才能彌補與韓國、日本、美國大公司之間的遠遠超過13年的差距。
這不僅僅是海信的責任。
這是整個中國工業企業的使命。
。 想看書來
把同樣的事情做得更好
一個負責任的工業企業能夠領導技術潮流,它們不僅僅創造新事物,而且善於把同樣的事情做得更好。周厚健說:
“技術創新其實並不僅僅是不斷創造新的產品,採用新的技術手段不斷提高產品的設計質量、製造質量以及檢測質量也是一項重要內容。”
有一次周厚健出國參加展覽,見到了美國道康寧公司的幾位光電學家。當他們得知他來自海信時,說:“你們海信真了不起。有一位年輕的光電專家改進了我們的技術。”
“海信的一位光學專家?”周厚健帶著疑問回到了青島。
韋曉輝是一個相當出色的本科生,他改進了道康寧公司背投影的線路,將焦距縮短了1�5毫米。在肉眼所能觀測到的範圍內,1�5毫米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距離,但是對於電視工業、對於背投影電視來說,1�5毫米意味著技術上的非凡創新。
郭慶存主任說,他後來瞭解了韋曉輝的一些情況,覺得韋曉輝是一個很平靜的人。“他很年輕,學歷也不高,但專業很對口。更為關鍵的是,他覺得自己在海信找到了位置。”
把同樣的事情做得更好——“把平凡的事情一千遍一萬遍做對就是不平凡。”在海信的辦公室中,這句宣言被高高地懸掛在那裡。
在江西路11號,有無數的年輕人在做著相同平凡的事情,他們的追求與韋曉輝一樣,就是要把相同的事情做得更好。每改進一道工藝、一個配件,或者縮短哪怕1毫米的焦距,他們都會興奮不已。
這些平凡的年輕人,也許永遠不會成為偉大的科學家,但他們為海信、為青島、為整個民族卻同樣做著偉大的貢獻。
多年來,海信人始終以衝刺的速度追趕著世界工業的大潮,他們步履匆匆,卻沒有忘記獨立潮頭的夢想。
###曾多次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如果自主創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永遠難以擺脫技術落後的局面。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
顯然,達成“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目標,僅僅有海信是不夠的,僅僅有那些清醒的企業是不夠的,只有整個國傢俱備了“創新精神”,這個目標才有實現的可能。
在一條百年海信的路上,周厚健、於淑珉和那些平凡的工程師會永遠清晰自己的使命。他們也許沒有機會看到一個百年海信的誕辰,也許只能成為百年海信的鋪路石,也許只能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百年海信紀念碑的基座上。但他們不會忘記,在一個風雲際會的大時代,他們的使命和他們的努力。
創新決定了海信成長的速度。譬如在海信空調公司,從1997年開始,在技術創新上“絕對的速度”掌握了它的命運,正是這種速度使一些小公司成長為一些大公司,也正是這種速度,使那些跟不上速度的“龐然大物”轟然倒地。
對於海信來說,任何新產品的誕生都不是技術革了價格的命,而是速度革了對手的命。市場是最殘酷的戰場。
無論周厚健還是海信都曾經有過遲到的經歷,但是今天他們卻站在勝利者的舞臺上表演。
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幸運?
是什麼讓他們可以得意地觀看對手痛苦的掙扎?
周厚健肯定會同意,這一切都是拜技術創新所賜。
你怎麼理解下面的話?
� 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為了改善而改變。
� 把平凡的事情一千遍一萬遍做對就是不平凡。
� 對速度的執著,對創新的偏愛造就了今天的海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創新英雄夏曉東(1)
2002年夏天。在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