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北京談判。
*的邀請函透過美國駐華大使館傳出,傳到華盛頓時間是星期日傍晚。這是一封中文信件,美方將其翻譯成英文,星期一晚上送到美國最高層人士手中。隨後,坎特舉行記者招待會,帶著有點興奮的樣子宣佈兩國將重開智慧財產權談判。
兩國代表私下裡進行了“關於重開談判的談判”。
雙方在具體協商談判地點的時候出現分歧。
美國人向來要求最後一輪談判到華盛頓去談。在華盛頓談,他們有各種情報機構,對中方來往的電話、傳真清單、彙報都能截獲,能摸到中方的底牌,向白宮彙報情況研究對策也比較方便。這一次,他們又堅決要求在華盛頓談。
中方:“我們不會去。要談判,你們到中國來。”
美方:“前幾輪都是在北京談的,這一次應該在華盛頓。”
中方:“這次正好是春節。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此時無法組團赴美。”
美方:“春節也必須來,不然的話我們就要實施報復。”
中方:“春節這幾天放假,是我們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個假。你們口口聲聲講*,春節的休息權也是*,你們應該保護*。你們為什麼不在聖誕節到中國來談?你們的聖誕節神聖不可侵犯,我們的春節也不可侵犯。”
雙方為此僵持了許久。
最後還是美國人堅持不下去了。
美方:“我們已經把報復清單從28億壓到10.8億了,中國政府也應該有所表示。我們再退一步,去中國談,但中方要發一個邀請函。”
中方:“我們上次發的邀請還有效,你們願意來就來。”
這是中美兩國避免貿易大戰的最後機會。
世界輿論對這次“最後的談判”的成敗非常關注。
法新社報道:中美雙方可能都已經走到了絕路上。
路透社報道:這是一場不會有贏家的戰爭。
美聯社報道:華盛頓的態度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國際觀察家們發現,美國貿易代表坎特的制裁調門兒實際上已經有所緩和了。2月4日,坎特宣佈把報復清單從28億美元減少到10.8億美元,這說明,美國有意要控制一下可能爆發的貿易戰的規模。即使打仗,也不想打大仗。人們就此認為,美國方面實際上是後退了。2月6日,坎特為美國的做法辯護說:“打擊盜版,但不打貿易戰。”這種辯護更進一步說明了美國的後退。到了2月14日,即美國代表團飛抵北京這一天,坎特在電視臺發表講話說:“中國有時間與美國達成協議,以避免一場貿易戰。”這句話再次表明了美國的後退,他們不僅不想打貿易戰,而且要避免打貿易戰。坎特還破天荒地第一次承認“中國的著作權法是好的。”不過很快又補了一句:“問題是北京沒有執行好這個法律。”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八、美國人不敢離開談判桌(2)
美國代表團一行於2月14日飛抵北京機場。
沒有官員前往機場迎接,只有一群急切捕捉新聞的外國和港臺記者早早等候在那裡準備採訪和拍照。美方團長李森智把皮箱放在一輛小推車上自己推出了通道。了不少正在候機的中國旅客上前圍觀。
李森智此時經受的精神壓力是很大的。這個敢對中國說“不”的人曾經被美國人稱作談判桌上的英雄,他的“不妥協、不妥協、不妥協”的談判態度一度受到美國輿論的大加讚揚,但是,現在看來,一味地對中國說“不”也是行不通的。總說“不”,就可能談不成。談不成,美國國內就會罵他無能。談成了,但如果拿不到多少東西,國內就要罵他賣國。左右都不好交帳,都可能要丟飯碗。
這是一種兩難的境地:既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貿易戰,又要用貿易戰的威脅來逼迫中國讓步;既要從強硬的立場後退,又要保住美國人的面子。
李森智的這種矛盾心理直接反映在談判中。有時候,他特別會討好中方代表,說出一串串好聽的話,如“我們是不打不成交,可以做朋友。我也是苦出身,屬於無產者,對中國是友好的……”但轉眼間,他會翻臉不認人,又拍桌子又罵娘,表現得凶神惡煞一般。各種惡毒的話都能從他嘴裡說出來。在激怒了中方代表,受到猛烈反擊之後,他又會換一副面孔,露出笑臉說:“我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既然在美國貿易代表處拿薪水,就得為老闆賣命。我不能對你們太客氣,否則,是要丟飯碗的……”中方代表對此氣憤地說:這傢伙簡直是半人半鬼。
談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