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1885年中了舉人,又經過10年的折騰,1894年終於考中了狀元。不久甲午戰爭爆發,張謇終於明白,科舉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對做官也不再發生興趣,決心在民間為國家、社會經營實業和新式教育,走教育救國、實業救國的道路,成為中國第一代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大生公司的領袖。而袁世凱則在仕途上扶搖直上。
袁世凱讀了張謇他們的信,並沒有什麼悔悟之心,依然故我,用智慧,用權謀,立功立名。1885年,他得到李鴻章的重用,被委任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作為清政府的全權代表。他兩次被派駐朝鮮,處理朝鮮事務,都得到了實際事務的鍛鍊,開闊了眼界,也在朝廷大臣中贏得了聲望,尤其得到李鴻章的重視和賞識。甲午戰爭前夕,他機敏地稱病離開了朝鮮,在東北負責後勤供應。他辦事井井有條,又贏得了上級的誇獎,為他的事功奠定了基礎。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割地賠款,李鴻章也被解除了直隸總督的職務。問題是,中國在戰爭中,主要的軍隊,淮軍和湘軍都失去了戰鬥力,國家沒有了國防力量,必須重新組織軍隊。袁世凱因禍得福,以他的才華和官場的經營,獲得了重要的機遇,受命在天津小站這個地方編練新軍。當時,中國新式軍事人才十分匱乏,新式的軍事學校剛剛開始建設。袁世凱在朝鮮的鍛鍊和學習,使他比一般人獲得了更多的軍事知識。中國的傳統仍然是文人帶兵,湘淮軍的帶兵將領,主要是太平天國起義後地方上計程車大夫,其中很多是窮苦的讀書人,學習武術騎馬,組織軍隊。而袁世凱正是出生在這樣的世家,自己雖然連個秀才也不是,但在軍中仍然是個文官。他以文人而知兵,符合中國的傳統觀念,可以得到提拔。袁世凱也向清政府呈報了他草擬的《練兵要則十三條》、《新建陸軍營制餉章》、《募訂洋員合同》,主張仿照德國軍制,編練新軍。別小看了這一些,當時還沒有幾個人能草擬出來。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凱奉命到達天津小站,接管新組建的定武軍,改名新建陸軍,開始操練。後來這支軍隊就發展為北洋六鎮新軍,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武裝力量。袁世凱成了這支軍隊的家長和領袖,這支軍隊也成了他的財產和政治資本。
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等在光緒皇帝的支援下,發動變法,受到慈禧太后的阻撓,光緒的帝位也受到威脅。袁世凱思想新穎,同情變法,練兵又卓有成效,受到維新派的重視。康有為認為:“擁兵權,可救上者,只此一人。”希望策動袁世凱發動兵變,拯救光緒皇帝。9月18日,譚嗣同秘密訪問袁世凱,動員他“勤王”,也就是用武力保衛光緒,擊敗慈禧保守的政治集團。袁世凱當面慷慨地答應了譚嗣同的請求。但事實上,袁世凱依然依附當朝權貴,辜負了維新派對他的信任,並沒有起兵勤王,坐看慈禧回到城內的皇宮,控制了光緒,策動了政變,並且把維新派的密謀告訴了慈禧的親信、直隸總督榮祿。他的官運當然就暢通了。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袁世凱升任山東巡撫,奉命到山東鎮壓義和團運動。儘管國家經受了八國聯軍的侵略,袁世凱卻因為機敏處理複雜的政局,贏得了更高的聲譽。李鴻章臨終前向清廷保薦袁世凱:“環顧宇內人才,無出袁世凱右者。”也就是說中國的人才,沒有一個能夠超過袁世凱的。這是多麼高的評價,李鴻章是在推薦他的接班人。1901年,袁世凱就被任命為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第二年實授。因為加封太子少保,所以又稱袁宮保。太平天國起義平息之後,清廷的權力衰落,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是權力最重的職務,國家精兵強將和大量新式經濟事業都歸屬於北洋大臣名下。一顆政治明星終於在晚清昏暮的歲月中升起了。他的政治生命直接延續了李鴻章洋務派的事業,這一派系的政治思想和變革,延續了傳統,侷限在現存的政治體制之內,已經落伍於時代。 。。
1.三顆政治明星(3)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清廷在列強壓力下,清除了頑固排外的保守派,不得不下詔變法,“取外國之長”,“去中國之短”,實行新政,在政治思想上,也不得不承認西學的先進性,同意向君主立憲的方向發展。袁世凱在這場新政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袁世凱在這段時間的主要貢獻是軍事改革。1903年,在袁世凱的建議下,清廷成立了練兵處,慶親王奕劻為總理練兵大臣,袁世凱為會辦大臣。當時的皇族親貴大多腐敗無能而身居要職,實際事務就往往由漢族的副手負責。這個練兵處實際上也就由袁世凱負責。他為新建陸軍建立了一套規章制度,全國統一辦理,規劃編練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