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3)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
這條應該說也有針對性,在貧富差距日益加大的今天,有錢人有數套乃至數十套房的比比皆是,不過這些人購房已經越來越少地利用銀行資金,而只是把房地產當做保值、增值的工具,再加上政策彈性太大,而且把決定權留給控制房價缺乏原動力的地方政府,成效不會明顯。
(4)發揮稅收政策對住房消費和房地產收益的調節作用
這條重在調節預期,要真正發揮作用,一要靠多條政策的綜合效應,二要靠政策真正落地。
透過分析可以看出,對市場真正有實質性影響的在第一條和第二條,政策重點依然是從調控供需中的需求入手,第一條和第二條無疑會對需求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不過要說其多麼的嚴厲倒未必,畢竟針對的是投資、投機需求,如果政策落到實處,對樓市的長遠健康發展應該是有益無害的。
“新國四條”影響重大,但仍有迂迴伏筆
(1)“新國四條”秒殺養老等多類新需求
2010年4月17日,國務院出臺被市場稱之為“新國四條”的房地產調控新政,並難得地得到市場分析人士的普遍認同,對其準確性和可操作性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然而其中一條新政在針對性地調控異地炒房團的同時,也把剛剛處於萌芽狀態的養老、異地上下班等人群的需求扼殺在搖籃中。
新政第二條規定:“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這條的用意相當明確,直指異地“炒房團”,不過,這條新政對因高房價而被擠出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的自住和養老需求也產生重大影響。以上海為例:
� 工作在上海、居住在外地人群的需求將受到重大影響
近年來因為房價的突飛猛進,工作在上海的外地人或相當數量的本地人開始選擇把住房需求瞄準靠近上海的三四線城市,比如太倉、崑山等地,這些地區與上海接壤,隨著軌道和高速鐵路的建設,兩城之間的往返時間甚至短於上海市內很多地方,近年來打造的1小時經濟圈概念,就指這些區域。
這些區域與上海相連,僅僅是因為行政區劃的原因被劃為兩個城市,居住在外地、工作在上海已完全可能,而房價卻要差上幾倍,比如太倉的瀏河鎮,因為與寶山接壤,該鎮開發的專案幾乎80%的購買客群來自上海。
這種模式的出現,給了上海中低收入階層一個新的購房選擇,在政府保障房不足的情況下,也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線城市房地產開發的壓力。但“新國四條”的規定,卻使得這類需求可能遭到扼殺。
� 戶籍在上海、養老在外地的需求也將遭遇挑戰
養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上海高房價的影響,有的是因為一線城市的住房給了下一代,有的是因為房價太高。雖然養老需求不僅是因為高房價,還因為居住環境、消費物價等綜合因素,但在我們具體接觸的實際案例中,即便是定位養老需求的,按揭貸款也佔了很大比例。因為把一線城市住房讓給子女的消費者,在三四線城市購房時往往直接寫子女的名字,按揭由子女或自己償還,如果不能辦理貸款,顯然這類需求也將受到影響。
有調查顯示,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部分年收入在5萬~10萬元的家庭,正準備逃離一線城市,擺脫大都市帶給他們的“偽幸福”,去二三線城市追尋真正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一線城市有76%的白領處於亞健康,近六成處於過勞狀態,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中產家庭的幸福感比一線城市強。
“新國四條”的出臺,無疑是把上述各類需求的退路全部切斷了,顯然一刀切的政策已經影響到了很多健康的需求,政策應該具備靈活性,區別對待既必要也應該。
(2)“新國四條”執行層面仍存在巨大彈性空間
“新國四條”一出,震驚市場,股市大跌近5%。不過,深入分析“新國四條”,政策執行層面仍然存在重大的彈性空間,把握不好將影響政策效果。
首先,就市場最為關注的停發三套房貸來說,政策落到實處將對樓市產生深遠影響,遺憾的是,政策表述存在很大的彈性:“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大到直轄市,小到縣級市,房價漲幅、價格和供應千差萬別,如果同意界定本就不明晰,政策還把決策權交到了商業銀行手中——“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