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的是應該認識這個行業以及這個行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從而得出相對準確的判斷。專家們的見識低不要緊,要緊的是專家的身邊還匯聚了大量的希望得到切實幫助的購房者,如果那些盼著房價下降再出手的購房者信了這樣的忽悠而錯失購房時機,那才是罪過。
房產保有稅能否打壓高房價
2010年4月8日,人們被一則可能徵收房產保有稅的訊息震驚,而房產保有稅徵稅試點地區可能在京、滬、深、渝四個城市。受此訊息影響,當日地產股全線深度下挫。
當日傍晚,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在其官方網站表示:“房管部門雖不是稅收徵管的主管部門;但如果政策出臺;我們會積極配合貫徹落實好。”據瞭解,目前上海市房管局確實正在進行房產保有稅相關征收方式的研究。而政府徵收住房保有稅的目的也很清楚,打擊投機,控制房價過快上漲。
房產保有稅實際上是物業稅的變種,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物業稅不但涉及房產還關係到地產,目前中國的土地政策是一次性收取70年的使用費,購買者並不擁有土地所有權,如果針對土地徵收稅費則存在制度缺陷;兩者的相同之處在於,它們都是針對房產保有環節徵稅,繞開物業稅涉及的土地環節,只針對房產環節徵收稅費,使得政策能夠更加快速便利地出臺,是政策研究和制定者的意圖所在。
稅收是政府的行政手段,也是調節房價的方法之一,不過,從以往的經驗和實踐看,單靠提高稅負、增加稅種並不能控制房價,反倒可能引發市場報復性的上漲。這次由物業稅演變來的房產保有稅恐怕也不會例外。
首先,不論是物業稅還是房產保有稅,調控房價的根本原理在於提高持有成本、抑制消費,而這並非中國房地產價格連年飛漲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我看來,中國房地產價格多年來持續上漲的根本原因,其一是強大的需求;其二是政府多度的依賴土地財政;其三是寬鬆的貨幣政策;其四是保障性住房的供應不足。
目前樓市消費的主力是改善性和投資性需求,提高保有環節成本,對於前者,壓縮的是選擇面,並不影響其購買決策;對於後者,降低的是收益率,在投資客普遍以房價上漲為關注焦點的現在,即便是按照國外的通行做法,以房產評估價的1%徵收房產保有稅,和每年兩位數增長的房價相比,依然難擋投資者的購買步伐。
如果加大持有環節的稅負,或者僅針對大戶型和豪宅徵稅,那麼,就算有資金被從大戶型和豪宅市場擠出,去向也可能是流入非高額徵收的房源,從而推高該部分房屋的售價,這可能與政策制定的初衷不符。
其次,不論是物業稅還是房產保有稅,現在推出既不合理,條件也不成熟,如果為推而推,就難免落入做秀的窠臼。
從制度角度來看,如何確定房屋和土地的權屬是首要問題。土地權屬歸國家所有,在國家所有的土地上的建築卻歸個人所有,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再者,按照我國現行的財稅政策,地方政府沒有財稅立法權,須報國務院,經人大批准後才能實施。這樣的話,房產保有稅雖然由上海提出,但若實施必然會是全國性的稅法,如此一來,其涉及面就非常廣泛,比如評估方法、確定權屬、稅基和稅率的確定等。
最重要的是,不論是物業稅還是房產保有稅,都有可能提高綜合稅賦,目前,總體上看我國的總稅賦是比較高的,本來在內需不足的時候,應該減稅以刺激消費,而不是增稅。如果能夠清理房地產稅費,做到推出物業稅或房產保有稅而不增加總的稅負,也不失為選擇之一,但要想實現,看來比較困難。
最後,不論是物業稅還是房產保有稅,就算出臺,要想其發揮作用,落到實處,執行到位是關鍵,從以往相關政策的執行情況看,人們的擔憂並非沒有根據。
2010年4月8日,針對上海傳出的擬徵收房產保有稅這一訊息,我在微博上寫道:“上海擬開徵的住房保有稅,從方案到論證到上報到批准到試行到實行,路漫漫其修遠兮,最終是不是做秀還需觀察,目前市場的過度反應不過是因為:①多項政策的累加效應;②進一步嚴厲調控預期加強;③目前的房價確實處在高位的共識。”
我之所以這麼認為,實在是因為訊息來得過於突然,又是在中央媒體數次評論房地產業的背景之下,很難不讓人產生“應景”和“做秀”的聯想。如果僅僅是“做秀”也還罷了,浪費的不過是感情,如果此事當真,政策出臺,對其執行情況就不能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