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培養個人能力,如今,魔鬼訓練的重點則多已轉向培育團隊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
自1999年開始,魔鬼訓練在一群熱情的臺灣教練推動下,由於其訓練的效果十分顯著,因此迅速風靡全國,成為企業的重點培訓模式。而國際上魔鬼訓練則以美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 美式的魔鬼訓練:主要突出超常規、特別注重啟迪人的智力、轉變思維方式、挖掘人的潛能。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長期以來一直把魔鬼訓練作為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和MBA的保留課程,這些課程從內容上大致可以分為魔鬼記憶、魔鬼思維、魔鬼決策和魔鬼創新四大類。與我國現有的MBA課程設定截然不同,魔鬼訓練不是教會你死記某種規矩和方法,而是訓練你怎樣破除思維定式的束縛,啟發你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規矩,引導你進行全方位的思考,特別鼓勵你另闢蹊徑。在教學方式上,魔鬼訓練以作遊戲、討論趣味問題和模擬訓練為主,不搞填鴨式的灌輸。 日式的魔鬼培訓:則更側重於體能和意志力方面的超強度訓練。擅長透過體能與自尊心的摧毀來強化人的意志力。
為了激勵你走向成功先得摧毀你“小富即安、隨遇而安、苟且自樂”的惰性。比如,我們動員直銷會遇到這樣幾種人。
壟斷行業說:我們這些人年薪有十來萬,比那些機關幹部好多了,搞啥子直銷呵?
機關幹部說:我們這些人旱澇保收,比那些企業員工好多了,搞啥子直銷呵?
企業員工說:我們這些人工作飽和,比那些下崗職工好多了,搞啥子直銷呵?
下崗職工說:我們這些人有政府救濟,比那些農民工好多了,搞啥子直銷呵?
我農民工說:我們這些人靠雙手吃飯,比那些“討口要飯”的好多了,搞啥子直銷呵?
當把這幾種人都放在同一講堂會是什麼結果呢?
“人人都覺得自己真他媽操得孬!”
於是,急起直追。
我給銷售員培訓喜歡講三句話,第一、破膽,第二,見面熟,第三、不要“臉”。
要做商人,解決不了“不要臉”的問題趁早改行,做別的許多工作實際上也是如此,可以說‘放之四海而皆準’。
有句話叫“人不要臉鬼都害怕”不是我們魔鬼訓練之“臉”,我們要打破的是傳統心理障礙。
一般而言,上門就叫“求人”,求人難免卑微,不好理直氣壯,但要做商人,你必須調整心態——上門是給對方機會。
###有句話:當你覺得產品使用後效果確實很好的時候,別忘了讓朋友分享。我在迪康賣小兒感冒藥的時候要求銷售員自己把藥品“吃透”,要親口嘗,苦了娃娃肯定不吃。只有你自己的覺得好得過不得了——拿著藥,高高興興地上門推銷,還會有心理障礙嗎?所以一定要打破“上門難買,上門難賣”心理,放膽陌生拜訪。
我給銷售員準備了十幾年的“說辭”,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般要求銷售員口徑統一,默記於胸,靈活運用,為此就有一個“說辭”培訓。
我們搞得“說辭”培訓有點像“大專辯論”:互為顧客,焦點爭論。我們把它稱之為臨戰前的“推演”。
還有就是“老鼠會”——環境陰暗,資訊遮蔽,清洗觀念,製造神話。搞這種東西不是我的特長,我參加過,的確可以讓人瞬間忘掉自己——就像日本武士道之“剖腹”,國民黨“剿共”之決死隊,文革期間類似電影《楓》中,為保衛某種路線殊死搏鬥的戀愛男女;為了某種自己都沒有搞懂的信念——咔嚓嚓!
有位做###的朋友告訴我:這叫群鴿“裹”單鴿。先是動員所有已經入“會”的成員全部激情參與,然後陸續通知“單鴿”進入——這個環境,這個氛圍,這個人際關係,這個事業機會——真後悔為什麼前幾年沒有加入,原來世界上有如此天堂般的工作、生活、學習環境和唾手可得的成才發財機會。
所以傳銷策劃家總結了八字箴言:打貨,賣貨,帶人,停課。
四川大學有位擅長講“成功學”的老師說得好——魔鬼訓練就是傷“自尊心”的訓練,人怕傷心樹怕破皮,不觸及靈魂,人的惰性是很難打破的,不觸及靈魂,人的潛能是很難開發的。所以他愛講三句話:第一句:有時間沒有錢,不成功;第二句:有錢沒有時間,也不算成功;第三句:又有時間又有錢,那才叫成功!
怎麼才能又有時間又有錢呢?——做銷售!
本篇主張做銷售,反對做“傳銷”,更反對旨在侵蝕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