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頁)
魂的經濟邪教——“老鼠會”,所以“魔鬼訓練”只培養人才,不培養“魔鬼”
名牌鍛造一般原則
我相信能夠提出“名牌生產學”並進行理論推演的專家教授一定不少,能夠創造和運作品牌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也比比皆是;但有理論修為又具實戰經驗者就了若星辰了。
借用東坡先生《石鐘山記》裡的一句的話:“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我沒有瞧不起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意思,就名牌鍛造而言,我也許比一般人多一些感悟。為此將有關感悟及實際操作情況與讀者分享。
一、名牌創作論
毫不疑問,品牌競爭已成為現代商戰高層次的競爭,名牌戰略已成為現代企業的基本戰略,實施名牌戰略已成為商家在日趨激烈的國際、國內商戰中制勝利劍。那麼,什麼是名牌呢?
就概念而言,名牌是知名度很高的商標或商號,但就本質而言,名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創造的。一方面生產者要依靠對消費者的研究,對其口、合其味,滿足其物質和精神雙重需要,另一方面消費者要善於維權,要提高消費水平。
本篇不去討論企業如何研究消費需求,如何引進技術,如何提高質量,這些本位的東西,重點研究名牌推廣運用。
一、名牌實用論
文章合為時而作,名牌鍛造也是如此。
企業是經營單位講究投入產出,產一個名牌不用或大材小用就像建一個落後的生產線一樣,是對企業不負責任。
企業“創牌”要有計劃,有預算,納入企業戰略管理。
通常,附加值高的產品,創牌投入高,否則,創牌預算就要降下來。
馬克思說:從商品到貨幣是驚人的一跳。跳不好,碎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產者。
因此,具體怎麼把握品牌在銷售過程中的作用需要定量分析。
三、名牌推廣論
名牌的本質是質量,其核心是知名度,決定其知名度的關鍵因素是消費者認同,因此,圍繞消費者做文章就是名牌推廣的中心工作。
首先要對消費者的年齡段、職業特徵、文化程度、收入情況、支付能力、消費習慣以及接受資訊的習慣等進行系統的研究。
其次,尋找適合將產品資訊傳遞給消費者的傳播渠道,比如公眾傳媒、公共場所及其他分眾渠道,並對這些渠道作價效比分析測算。
第三、尋找契機將產品資訊有機傳播。
四、名牌保護
主要指商標註冊、打假和危機公關處理。
五、名牌創新
任何一個品牌都有生命週期,都存在衰退期,怎麼延續名牌生命就有個創新問題,因此,名牌還必須在市場競爭中,不斷調整完善,不斷滿足消費者價值需求和心理需求。
六、名牌運用
產品出了名不僅可以促進銷售,同時,還能促進資金、技術、人才、資訊等企業資源的吸收和充實,為企業發展提供品牌支援。因此,有必要對名牌產品進行必要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七、名牌管理
名牌作為企業知名商標,不僅代表產品質量、企業信譽和形象,而且還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的一筆巨大財富。它和企業的所有動產和不動產一樣,既有自身價值,還可以創造價值。因此,對名牌的管理與運作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樓盤策劃的“技術”含量
這裡所說的“技術”不是建築技術,而是知識智慧。那麼,樓盤策劃的技術含量究竟在那裡呢?
老實說,學校老師會講一些,單位領導也會講一些,茶餘飯後還能聽到一些,但的確很少有策劃師將平生經驗系統闡述。希望我的這些體會對你有所裨益。
一、順勢而為“勢”在那裡?
順勢可為,逆勢難為,大家都知道。難點是對“勢”的把握,我們這些秘書出身的人喜歡預測,沒事的時候常常從中央到地方的猜測那些人進常委、那些人進政治局,班子可能怎麼調整,往往十猜九中。這就是我們秘書的“天分”。
有人問我疲於2007年底的房地產什麼時候會好起來,我幾乎不加思索的說:“看十七屆三中全會怎麼定調”,對此,我沒有做什麼調研,往往大勢預測也用不著做太多的調研。
我的理由很簡單:改革開放始於十一屆三中全會,什麼叫“三中全會”,“三中全會”就是新一屆班子工作一年後對施政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