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更多人是根本不參加任何瘦體健身活動,久而久之,就養成“小肥羊”的坯子,整天凸個肚子,好比端了一大盆肥肉,結果,渾身的贅肉,壓迫得關節不好,腰椎也不好。成年人如此,未成年的孩子們也紛紛加入這個行列。
生活在現代城市裡的孩子們真的很可憐,尤其是男孩子們更可憐。
現代化的弊端,現代文明的強大負面作用,已經引起西方發達社會的普遍關注。作為後發展的中國社會,對於現代化程序的關注,還傾向於從正面的,積極的態度去實踐,去認知。實際上,不僅中國社會正經歷著曠古未有的轉型,人類文明也正面臨著一次曠古未有的轉型。人類社會的農業文明經歷過一千餘年的發展歷史,爾後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二百餘年過後的今天,以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為特徵的現代化生活,已經危機四伏。我們的教育創新,我們的文化反思,必須自立於全球化時代人類歷史命運的高度,去審時度勢,變革圖新。
香象過河,截流而過。
面對湍急寬廣的河水,一般動物未敢輕易下水。佛傳故事稱,象分四種,我們一般所見的是灰象,經過訓練可負載物體;白髮成就之善士所乘是白象,如十方普賢菩薩所乘之象;人中王者所乘是青象,玄奘法師在印度時,王者送其七頭青象,象徵榮耀和尊嚴;作為智慧和力量化身的是香象,世人難見,慧根深遠者才有緣見識到,其形體巨大,特立獨行,可以擔當偉業。香象過河,涉水最深,證道最徹底。
順應潮流者易,改變潮流者難。西點男孩訓練中心,就是一頭正在涉足現代化城市生活滾滾洪流,希望帶著孩子們過河的象。
男孩訓練,拯救我們身邊的男生(1)
在中國現代教育發展史上,西點男孩訓練中心是第一個專門針對男孩的教育訓練機構。
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只有男子有接受教育的權利,沒有女子教育的公開機構。在中國近現代社會教育發展史上,曾經有過男、女分別辦校之舉,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現代女子教育。以後,隨著男女平等的社會風氣傳播,逐漸實行男女同校同學。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仍然保留了個別女子學校,卻沒有任何一所專門培養男子的學校,也沒有任何一個培養男子的社會型機構。西點男孩訓練中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校,只是一個男孩訓練機構,努力嘗試著在現代化城市環境下,如何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點上,進行培養男孩健康人格成長的方式方法。
1844年,英國基督教傳教士愛爾德賽(Miss Aldersay)以“東方女子教育協進社”名義,趁五口通商開放之際,在寧波創辦寧波女塾,免費招收女童,教授聖經、識字、數學、地理、女紅等課程,成為中國境內女子學校的開端。
1898年,寓滬浙江商人經元善(1841~1903)在參與洋務運動過程中,聯合梁啟超、康廣仁等社會名流,主持創辦了第一所中國人自己的女子學堂—經女學堂,又名中國女學堂。該學堂宗旨主張賢妻良母主義:“以彝倫為本,所以啟其智慧,養其德性,健其身體,以造就將來為賢母為賢婦之始基。”①經元善認為,如果把人的一生所受教育設定為100分,那麼,母親從懷孕開始實行的胎教及此後的家庭教育約佔70分,朋友間的影響教育約佔20分,學校教育僅有10分。所以,女子教育是富國強兵之途徑,保國保種之根本,相夫教子之需要。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清政府頒佈《女子小學堂章程》和《女子師範學堂章程》,給予女子教育以合法地位。規定女子教育,“以啟發知識,儲存禮教,兩不相妨為宗旨”,①女子教育內容為培養德操、學習知識技能、留意身體發育。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成立後,出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從“教育目的在於養成完全之人格”出發,認為“完全人格,男女一也”。但根據當時的社會生活實際,主張女子教育在體育上因為素來運動較少,應努力操練;在智育上要加深研究之功夫,精細詳審;在德育上要去除依賴和虛榮心理,不限於家庭瑣細之事,擴大耳目心思之範圍,以立德立人;同時,對於家政,如裁縫、烹飪等,也不可放棄。
1919年,民國政府###頒令,允許高等小學和部分中學實行男女同校。此後,普通教育逐漸走向男女同校。特別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無產階級革命思想指導下,經過高等院校調整和教育資源重新整合,到“文化大革命”時期,取消了所有的女子學校。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女子教育作為一種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