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圓而不缺;書能不被蟲蛀,久而彌新;花能不早風雨摧殘,四季芳香;才子能夠施展雄才大略,佳人能夠富貴尊容,當然是十分圓滿的事情。但是月有盈餘這是自然界很正常的事情,過多的擔心只是杞人憂天,枉費心思,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如果在此基礎上,多一些經驗作一些可以彌補的工作,這倒是將問題降到最低點的最有實效的辦法。假若只是一味的擔心,而不採取任何解決事情的方法,那麼再憂愁也是無用的。就算是被人知道是菩薩心腸又有什麼用處呢?
'2'二
花不可以無蝶
【原文】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原評】
黃石閭曰:“事到可傳皆具癖”,正謂此耳。
孫松坪曰:和長輿卻未許藉口。
【譯文】
鮮花不可以沒有蝴蝶作伴,青山不可以沒有泉水穿流其中,石頭上不能沒有青苔的點綴,水上不可以沒有水藻的漂浮,喬木不可以沒有藤蘿的纏繞,人不能沒有自己的嗜好。
【評析】
花與蝶、山與泉、石與苔、水與藻、喬木與藤蘿,這五項事物恰是天工巧設,點綴生輝,缺少了這種點綴,便單調孤獨而缺少詩意。作者認為人也是這樣如果沒有嗜好,便索然無味,缺少生機,沒有意義。
對於嗜好古人就有之,他們頤養性情,自得其樂,如陶淵明愛菊,劉禹錫詠荷、雍正皇帝鼓琴,他們沉浸其中,玩味無窮。從這些前人看來人不能沒有嗜好,沒有嗜好的點綴生活就如一潭死水,沒有情調,沒有趣味,平平淡淡,這樣的生活一生豈不是在浪費光陰,虛度時光,褻瀆生命嗎?所以此文字短小精悍卻意味深長。
春聽鳥聲
【原文】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欺乃聲,方不虛生此世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原評】
黃仙裳曰:此諸種聲頗易得,在人能領略耳。
朱菊山曰:山老所居,乃城市山林,故其言如此。若我輩日在廣陵城市中,求一鳥聲,不啻如鳳凰之鳴,顧可易言耶!
釋中洲曰:昔文殊選二十五位圓通,以普門耳根為第一。今心齋居士耳根不減普門。吾他日選圓通,自當以心齋為第一矣。
張竹坡曰:久客者,欲聽兒輩讀書聲,了不可得。
張迂庵曰:可見對惡少J陴妻,尚不若日與禽蟲周旋也。
又曰:讀此,方知先生耳聾之妙。
【譯文】
春天聽鳥叫的聲音,夏天聽蟬鳴的聲音,秋天聽蟲子唧唧叫的聲音,冬天聽雪簌簌的下的聲音;白日裡聽下棋的聲音,明月當空時聽吹簫的聲音;身處在大山之中聽松林風嘯的聲音,水邊聽搖櫓聲,這才算沒有白長了這雙耳朵。假如聽到無賴少年的呵斥和辱罵,蠻橫女人的叫罵和惡言,真不如耳朵聾了的好。
【評析】
事物都是相對存在的,有美有醜,美醜對人們的影響不同,所以人們對美醜的反映也就不一樣。人們總是趨向於美好的東西,這樣人們也就受到了美好的事物或邪惡的事物的影響,變得邪惡或善良。一個人每天聽到的聲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心境,甚至會影響到小孩子的成長。在生活中,有時我們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會有種想翩翩起舞的感覺;當我們聽到謾罵聲不絕於耳時,就會有種心煩意亂的感覺,這是就會影響我們的心情。所以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就可以享受不同的樂趣。
同時,不僅要善於聽美妙的聲音,還要善於聽取善意的勸解,“兼聽則明”這段文字,同時也暗示著統治者應該善於聽取忠言逆耳,明辨是非,為人民服務。
上元須酌豪友
【原文】
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
【原評】
朱菊山曰:我於諸友中,當何所屬耶?
王武徵曰:君當在豪與韻之間耳。
王名友曰:維揚麗友多,豪友少,韻友更少。至於淡友、逸友,則削跡矣。
張竹坡曰:諸友易得,發心酌之者為難能耳。
顧天石曰:除夕須酌不得意之友。
徐硯谷曰:惟我則無時不可酌耳。
尤謹庸曰: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