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中國有許多英明、強悍的君主,能開創,不能傳承,在接班人問題上屢屢摔跟頭,個個磕得頭破血流,但是能磕明白的未見幾人。秦始皇曆N代創下的宏偉基業,最後輕率地託付於趙高之手,這個錯誤我認為比焚書坑儒更甚,書,歷代有人燒,儒,歷朝有人砍,然而,只要你傳國既久,培育好自己的馬屁隊伍,搞一些表揚與自我表揚工程,主導輿論還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秦朝若能像漢、唐一樣國祚綿長,罵聲自然就小了。
趙高是何許人?是個狠人。狠人慣使陰力,建設性不足,破壞性極強。趙高看到了秦帝國的縫隙,看到了胡亥、李斯等人自私軟弱的軟肋,一擊即中。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典型性政變的歷史密碼
初,始皇尊寵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將,蒙毅常居中參謀議,名為忠信,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趙高者,生而隱宮,始皇聞其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使教胡亥決獄,胡亥幸之。趙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當高法應死。始皇以高敏於事,赦之,復其官。趙高既雅得幸於胡亥,又怨蒙氏,乃說胡亥,請詐以始皇命誅扶蘇而立胡亥為太子。胡亥然其計。趙高曰:“不與丞相謀,恐事不能成。”乃見丞相斯曰:“上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事將何如?”斯曰:“安得亡國之言!此非人臣所當議也!”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
扶蘇發書,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謂蒙恬曰:“父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資治通鑑》中華書局版第248~249頁
這就是傳說中的政變。
政變的策劃者是閹人趙高,協從者是皇子胡亥和丞相李斯,他們當然也是得益者;政變的受害者首先是皇長子扶蘇,然後是大將蒙恬,還有一個受害者就是已經駕崩了的始皇帝。
這是一次典型的政變,釋放了許多歷史資訊,可供我們解讀。
一、中國第一帝國創始之初,即遭遇政變,說明了帝國的體制很成問題。秦始皇是很強的一個人,但沒有很好地考慮自己的後事,用“文化大革命”時的話批評,就是他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秦始皇所託僅趙高一個人,當時李斯隨駕,為什麼不託後事於“組織”?這種遺命,知道的人越多,越難以更改。還有一個細節:趙高與蒙毅、蒙恬有隙,蒙氏是扶蘇一黨,趙是蒙氏的對頭,又與胡亥一黨,這種兩黨對立的局勢難道他一點兒不知?或謂,秦始皇本欲傳位於胡亥,故意為之,不過,這樣做也太不靠譜,風險忒大了。還有就是,秦始皇太自信了,認為自己的詔命無人敢違背,隨便交代給誰,誰都會認真執行,這次他託大了。“矯詔”兩個字,難道始皇帝沒聽說過嗎?
二、從秦體制看,皇權和相權分置,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講“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現在看來還不是一體。從趙高的話裡透出,這樣的政變沒有丞相的配合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一次宮中的太監與府中的丞相合謀的廢立更改式政變,這種模式一旦確定下來,歷史就不會只上演一次。
三、趙高是個極強的心理專家,馬上拿出五個專案讓李斯和蒙氏PK,“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李斯一看PK不過,就選擇了和趙高合謀。
四、秦始皇託於趙高的遺詔沒人聽,被截留了,但偽詔卻得到了忠實的執行。扶蘇奉詔自殺了。扶蘇乖乖自殺,我很不理解,以前的經驗是“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這一次卻是胡亥在內而繼位,扶蘇在外而命亡。扶蘇有皇長子身份,有手握兵權的蒙恬擁戴,連將在外對君命都可以有所不受,何況自己是最有條件和資格繼承大統的皇長子,可扶蘇連進一步瞭解情況的意願都沒有。能解釋的理由只能是,父皇積威之下,壓根就沒有想過抵抗兩個字,要不就是像下三濫的文藝片,遭受遺棄,心懷怨懟,索性死給你看。
五、趙高、李斯派一隊使者,不僅逼死了扶蘇,還讓帶兵三十萬的蒙恬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