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對《國家工業復興法案》的迷信不是基於經濟規律,也不是基於對供求關係或者人性的認知。約翰遜宣稱:“我認為工業能自我執行,也能自我管理。”即使經常倡導廣泛政府幹預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也不贊同約翰遜的說法。凱恩斯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國家工業復興法案》有可能會阻礙經濟的復甦,而且其實施也太倉促了。”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S。馬森也說:“如果說限制產量和提高價格的條款有效,那就是這會導致我們已經嚴重減少的國民收入進一步減少。”那些被高薪聘用的勞工之所得,正是那些在停滯的經濟中根本找不到工作的人之所失。如果工資迴歸到其自然市場狀態下的水平,更多的人就能找到工作,所生產的產品也會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這反過來又會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此外,正如哈佛大學另一位經濟學家愛德華·錢布林所說:“人為地提高工資,無疑強化了以機器取代工人的趨勢……工資水平如果非正常提高,肯定會對那些本應該受益於這個制度的人造成傷害。”
透過在現有的生產商之間劃分市場、壟斷工資和價格,《國家工業復興法案》將全部行業視為停滯的和一成不變的。實際上,沒有哪個行業符合這個模式。比如鋼鐵行業,當安德魯·卡內基於1872年創立卡內基鋼鐵公司時,他不過是美國最小的鋼鐵生產商……而英國在世界鋼鐵市場上所佔的份額又大大超過美國。鐵軌是當時主要的鋼鐵產品,鐵軌的價格大約是每噸56美元。但是,與1933年情況不同的是,1872年的市場、價格和工資都是不確定的,它們都是變動的,所以美國的客戶成了受益者。比如卡內基透過運用貝西默流程和敞開式高爐的冶煉工藝而降低了成本;他發明了雙向記賬的簿記體系;他在簽訂合同時膽大心細,堅信大規模的節約會幫助他圓滿履約並且實現贏利。跟競爭對手不同的是,假如卡內基發現哪種制軌辦法更省錢,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拆掉工廠,及時按照省錢的辦法重建廠房。結果,到1900年,卡內基成了美國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其規模比英國所有主要的鋼鐵廠加起來還大。他生產的鐵軌成本每噸只有美元。價格和產品方面的競爭幫助了卡內基和所有的鋼鐵客戶。伯頓·W。小福爾索姆,《羅伯·巴倫斯神話》第5版(弗吉尼亞赫恩頓:年輕美國人基金,2007),第66…67頁;哈羅德·利夫賽,《安德魯·卡內基與大企業的壯大》(波士頓:小布朗出版社,1975),第150、165…166頁。
第四章 價格壟斷損害了美國的商業(3)
1901年,卡內基賣掉自己原有的企業,成立了美國鋼鐵公司,該公司資本高達10億美元,控制著美國鋼鐵市場61%以上的份額。但是,沒有卡內基掌舵的美國鋼鐵公司缺乏創新力。董事會主席埃爾伯特·加里對《國家工業復興法案》很著迷:既然美國鋼鐵公司具有壟斷地位,那就讓我們維持現狀吧。加里說:“價格應當是合理的,但我們需要的是穩定。”可是,鐵軌的市場價格多少才算是合理的?1872年時,鐵軌的價格是每噸56美元,連1900年的一半都不到。保持1872年的價格對卡內基來說是好事嗎?對世界各地的鋼鐵客戶來說是好事嗎?對經過創新和競爭而主宰了世界鋼鐵市場的美國來說是好事嗎?謝弗,《限制貿易》,第125…127頁。美國鋼鐵公司也擔心受到反托拉斯起訴。也許這是使加里在生意上縮手縮腳的原因所在。
1925年,加里說:“我們相信競爭,相信活躍而不屈不撓的競爭……但是我們反對,或者說我們絕大多數人反對不公平的、破壞性的、不正當的競爭,因為這樣的競爭是損害競爭對手的陰謀。我們相信穩定和正當交易是好的,是對所有的人都有好處的。”謝弗,《限制貿易》,第126頁。加里的意思是:“讓我們競爭吧,但別競爭得太厲害。我們得確保價格一直走高,讓每個鋼鐵企業都有生意做。”如果卡內基也相信這個,如果美國在1872年就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案》,50年後鐵軌的價格也許還是50多美元,英國和德國就可能還在主宰著世界的鋼鐵生產。鐵路和電車旅行對所有美國人來說變得更加昂貴,成千上萬移民到美國的窮人將為鐵路旅行支付更高的價格,用在食物和住房上的錢會更少。
按照加里的觀點,鋼鐵價格將不再下跌,發明創造也將完全停止。最後,貝特萊海姆鋼鐵公司在查爾斯·M。施瓦布的帶領下,於1910年左右重新展開鋼鐵產業的真正競爭。施瓦布沒有得到其他安於現狀的鋼鐵生產商的支援,就投資於建造橋樑和摩天大樓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