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英語數學分別為、、。厭惡率在20%以上的有:數學,化學,政治物理,體育28:72%,美術,厭惡率最低的語文為,次之為微機%。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對操作性強和娛樂性的科目比較感興趣。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了學生形成偏科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偏科現象不僅是學生個性差異的表現結果,也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問題。這些差異和問題的存在,促使我們更深層次地開展研究學生偏科現象的課題。
二、分析與討論:
根據學生學業考核抽樣調查統計、周邊學習環境的社會調查報告和對學生、家長的訪談。我們對當前造成學生偏科的主要問題和原因進行歸納分析與討論。
(一)問題的分析與討論
1、社會風氣問題:當前,由於受教育功利觀的影響,社會上許多人認為,要想將來有所作為,要麼就必須學好所謂的支柱學科如語文、數學、外語等,走升學的路子,要麼就學好一些很實用的學科如音樂、美術等,走致富的路子。總認為學習歷史、地理等課程沒有什麼用處,這些課程是可有可無的“閒科”,這是導致學生偏科的一個社會原因。
2、考試評價制度和教育機制問題: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我國的教育評價制度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中、高考,往往考試的科目帶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能綜合考查學生各個方面的情況。為了追求較高的升學率,學校只重視考試的那幾門課程、教師和家長也只抓考試的幾門課程,學生也只學習考試的那幾門課程,這樣一些科目就只有坐上“冷板凳”的份了,無法引起學校、家庭和學生的高度重視。對於這些科目,即使教師怎樣設法去教,學生也不會去用心學習,課堂上往往出現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枯燥無味的尷尬局面。這是導致學生偏科的體制問題。
(二)原因的分析和討論
1、學生原因。學生偏科現象存在著個性差異的問題,其主要體現在:①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也可以說是心理、生理上的差異。②學習方法的差異。③基礎知識把握度的差異。④人文環境影響的差異。⑤性格愛好的差異。不同的學生,由於個性的不同,思想行為上會存在不同的表現,所以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偏科的主要原因,這也是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2、家長原因。由於受教育功利觀的影響,許多家長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大學,忽視了孩子的全面發展,有些學生回到家裡,家長只讓孩子學習考試的那幾門課程,見到孩子看課外書刊便橫加干涉。逐漸使孩子的知識面越來越窄。
3、學校原因
1)學風與校風。學風和校風是影響學生偏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班集體是影響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小環境,這個小環境是在教師的導向和直接影響下建立和創設的,學生有無自主、獨立、合作、探究這門課程的意識,是與學風密不可分的。校風是看的見、摸得著的,在這個大環境下,全體教師在幹什麼,全體學生在學什麼,重視哪些科目,忽視哪些科目,教師上課的態度怎麼樣都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各科的學習。主要表現在:一、教師是否是一個學者型的教育專家,是否做到學科的整合,是否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體。二、教師所教的科目是否高高在上,只做到知識的灌輸,令學生感到陌生,是否經常和學生溝通,瞭解與學科相關的知識。三、教師是否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教好這門課。
2)學校硬體、軟體沒有跟上,一方面沒有相應的活動室等,導致一些課程和課外活動沒有辦法有效地開展,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拓寬。另一方面,從制度上沒有建立起一個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機制,過分追求升學率,只抓考試的那幾門課程,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教師和家長造成一定的誤導,在這種形勢下,學生的偏科現象是不言而喻的。
3)教師原因。有些教師的教育觀念比較陳舊,講課用一種腔調,沒有激情、缺少吸引力、不能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起來自然感到很枯燥、出現厭學情緒,從而導致偏科。其次,教師無形地對學生進行打擊也是造成學生厭學和偏科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不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學生稍有過錯便嚴加指責,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二是,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考試專打學生學習上的盲點,使學生在一次次考試失敗中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有時學生考試成績稍不理想,教師便嚴加指責、諷刺挖苦,使學生對教師和學科產生厭惡情緒;三是教師不能平等地對待優秀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