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爭中德國第一次軍事失利的兩個因素。但是在暖和的地下防空洞中,至少在這個晚上,他的腦子裡想到的是他的生命的偉大靈感泉源之一。“我還記得,”他說,“我第一次踏進瓦恩弗雷德時的感情。說我受到了感動,還不足以表達我的'102' 感情於萬一!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他們從來總是支援我的,甚至齊格菲·瓦格納。我同他們都很熟,相互直呼名字。我愛他們一家人,我也愛瓦恩弗雷德這所房子??拜羅伊特十天音樂節永遠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日子。一想到我將來總有一次重飭這個聖地,我就非常高興??在拜羅伊特音樂節結束後那一天??我感到非常悲哀,就像你把聖誕樹上的裝飾卸下來的時候一樣。”
雖然希特勒在那個冬夜的獨白中一再說,在他看來,《特里斯但和伊莎爾德》(《Tristan and lsolde》)是“瓦格納的傑作”,但是為德國,特別是為第三帝國提供這麼多的原始日耳曼神話的,還是那部了不起的《尼伯龍根的指環》(《Nibelungen Ring》),這是連續性的4 部歌劇,取材於日耳曼民族偉大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Nibelungenlied》),作曲家為了這部作品花了25年的心血。一個民族的神話往往是那個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最高階和最真實的表現,這種情況在德國是再確實不過了。席林甚至認為,“一個民族是有了神話以後才開始存在的??它的思想的一致性——亦即集體的哲學,表現在它的神話裡面;因此,它的神話包含了民族的命運”。曾經用現代語言寫過《尼伯龍根之歌》的當代詩人馬克斯·梅爾宣稱:“人本主義希望希臘諸神對我們文化發生深刻影響,現在這種影響已經很少了??
但是齊格菲和克里姆希爾德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靈中!”
齊格菲和克里姆希爾德、勃隆希爾德和哈根都是許多現代德國人喜歡引以自喻的古代神話中的男女英雄人物。就是同他們一起,同這個野蠻的、多神的尼伯龍根人的世界一起,一個爾虞我詐、暴力橫行、血流成河,最後以G■tterd■mmerung(諸神的末日)告終的非理性的、英雄式的、神秘主義的世界,在沃旦歷經盛衰之後縱火焚燒瓦拉拉時,在一場自我毀滅的狂亂中化為烈焰,同歸於盡。這種毀滅,一直使德國人的心靈著迷,一直使他們在精神上滿足了某種渴望。這些英雄人物,這個原始的巨人的世界,用梅爾的話來說,一直活在“人民的心靈中”。在這種德國人的心靈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文明的精神與尼伯龍根人的精神的鬥爭,而在本書所涉的時期裡,後者的精神似乎佔了上風。1945年,希特勒企圖與沃旦媲美,一手造成了德國的毀滅,想使德國同他一起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烈焰,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瓦格納是個有驚人天才的人,是個氣魄雄偉的藝術家,他的成就遠遠超出了上述幾點。《指環》歌劇中的衝突,常常圍繞著貪圖黃金這個主題,作曲家把這一點同“現代資本主義悲劇”相比,並且懷著恐懼的心情,眼看著它消滅了自古以來傳下來的一些美德。儘管他的主人翁都是異教徒,但是他並沒有像尼采那樣,對基督教義感到絕望。他對犯了錯誤的自相殘殺的人類還是有著悲天憫人的胸懷。但是希特勒說,要了解納粹主義,必須先了解瓦格納。這話並不完全是錯的。'103]瓦格納曾先後與叔本華和尼采相識,並受到他們的影響,雖然尼采後來與瓦格納發生了爭吵,因為尼采認為瓦格納的歌劇,特別是在《派西法爾》(《Parsifal》)中,表現了太多的基督教徒的剋制。瓦格納在他長壽的多事的一生中,結識了另外兩個人,一個是法國人,一個是英國人,這兩個人對本書所敘述的歷史所以有重要意義,與其說是由於他們對他個人的影響(固然其中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如說是由於他們對德國人思想的影響,因為正是他們的影響,使德國人的思想導向第三帝國的出現。
這兩個人,一個名叫約瑟夫,阿瑟·德·戈平瑙伯爵,是個法國文人兼外交官,一個名叫豪斯頓·斯蒂華·張怕倫,是有史以來英國最大的怪人之一。
不過話得說在頭裡,他們兩個人都不是江湖騙子。他們兩個人都是博學多聞,遊蹤極廣之士。但是他們兩人都創造了極為荒唐的種族理論。這種理論,除了德國人是唯一例外,沒有人(甚至他們本國的人)加以認真對待過。
但是在納粹黨人看來,他們的頗成問題的理論卻成了福音書。說張伯倫是第三帝國的精神上的建立人,也許並不過分誇張,因為我曾聽到不止一個希特勒的追隨者這麼說。這個古怪的英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