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跨國企業的高層領袖以及中國的國有企業領袖屬於這樣的型別。
“情緒透支”和“定時炸彈”們都是屬於已經看清情緒價值的人,他們各自處理情緒的方式往往在事業奮鬥的初始階段幫助他們獲得了一定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了舉足輕重的挑戰和風險。
在沒有科學認知情商和專業情商培養的工具之前,環境是影響情商關鍵性的因素。不同的情商型別多數是由我們不同的成長經歷和環境所形成的。如果我們仔細回想,究竟有多少人走過與國王相似的成長路徑?——從自然地表達情緒,到學習掩蓋壓抑情緒,直到徹底隔離它們?
又有多少國王受著“情緒透支”成“定時炸彈”所帶來的隱患困擾?
在如今變化無常,充滿機會與險惡的社會里,我們都被精心培養成為了精湛的情緒演員。為了學習所謂“成熟、穩重、內斂”的處事態度,我們努力地透過與我們的情緒交戰,從忽視到不信任,到埋葬我們的情緒,慢慢地走向了看似飛黃騰達的道路。然而,“情緒化”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否真的超過其正面影響?到底什麼是情商的真相?除了壓抑或鬥爭之外,如今,面對情緒,我們還有哪些選擇?
故事源自現實,願真相還你自由
吳岱妮(Wendy T。N。 Wu)
6秒鐘的故事
想像一座冰山,一座在水面上聳立的冰山,它是如此的巨大、奇特、壯觀,然而,你所看到的僅僅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只佔冰山整體的15%,水面下的冰山是神秘的,它暗藏支撐整座冰山的力量,這就好比你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所看到的行為。你有沒有想過不同行為的源頭呢?是什麼在背後影響和驅動這些行為?這些“暗藏驅動力”就好比隱藏在水面下的那85%的冰山。也就是說,你所看見的自己的日常行為僅僅佔15%,而那些影響以至最終促成你行為表現的“暗藏驅動力”卻佔了85%。
人是複雜的、難以捉摸的,許多行為看起來似乎並不合常理,而事實上,人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的背後都有其內在原因驅使,情緒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催化行為的主要動力和能量。當你懷著一種好奇心、一種渴望探詢的心情審視你自己與他人暗藏的冰山時,你會對所瞭解到的一切感到震驚。
“智力對於科學發現並沒有什麼用。科學發現來自意識中的一次跳躍,我們稱其為直覺或者隨便什麼名稱。隨著這種跳躍,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出現在你腦海中,而你並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2,3,4,5,6……我們平靜的心情可能已掀起波瀾,我們蓄勢待發的憤怒可能已被鎮靜的微笑替代,緊繃的神經可能已尋找到解決方案……如同支撐整座冰山力量的暗藏冰山一樣,短短的6秒鐘時間對於我們大腦的思考體系同樣是神秘的,它代表著大腦中產生情緒的邊緣系統(Limbic Brain)是否能與理性思考的腦皮質(Cortical Brain)成功連結,做出支配行為的最佳決策。
6秒鐘——決定我們能否運用“暗藏冰山” 下情緒巨大的力量。
6秒鐘情商——決定我們是否能享受情緒自由的人生。
l 6秒鐘情商的起源
情商可以說自有人類智慧開始就已啟用,而情商領域真正被發現,且作為專項獨立的科學課題研究則始於20世紀60年代——現任6秒鐘國際情商研究組織主席的凱倫·麥科恩從1967年起最早開始研究並教授人們的情緒管理技巧。
1978年第一本關於情緒認知的科學書籍《自我科學》(凱倫·麥科恩著)出版。而情商真正作為一門獨立科學,則始於1987年——美國耶魯大學的兩位教授彼得·薩洛維和約翰·邁爾最先確立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即情商)這一新的研究領域。
彼得·薩洛維現任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和耶魯大學本科部教務長(本書“薦言”的作者),約翰·邁爾現為新罕布什爾大學教授。兩位教授不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當年兩人一起開創情商研究領域,還相傳有個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天,邁爾去幫薩洛維粉刷房子,他們正在談論對人的認知與情緒的研究,繼而談到一位政客。當時,那位原本在總統競選中勝券在握的精明政客最後因緋聞而喪失了政權,這令兩位教授感到奇怪——為什麼一個如此聰明的人會做出那麼愚蠢的舉動?最後他們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