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散,而這個時候科技股泡沫剛好達到高峰。如果他能再多撐幾個月,也許歷史的記載可能就是一個關於投資英雄的故事,而不是現在這樣的一個傷感往事。
所以有些價值投資的信徒會出現動搖,就像一本關於美國對沖基金的書中敘述的那樣,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幻想抓住頂部和底部。這意味著,如巴菲特在1969年那樣的逃頂其實只是一個不能複製的神話,正常情況下,人們總是傾向於要麼過早地買入、要麼過早地賣出。雖然從價值投資的角度看這是合理的,但如果你是一個追求相對收益的基金經理,這種合理的投資行為就會成為你業績的敵人,因此趨勢投資成了許多人的選擇:你不要認為自己比市場聰明,你只要找到比市場表現更好的股票,然後檢查基本面是否有原則性的問題。如果一切正常,那麼就買入並持有直到這種趨勢結束。不要最先去買入沒人喜歡但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更不要持有正在下跌的股票。
這是兩種水火不容的投資流派,就像中國武術中的武當和少林。無論投資者願不願承認,也無論是在美國股市還是在中國股市,大部分的投資者其實都屬於二者之一。
。。
投資理念才是更重要的武器
2007…06…20
2007年6月初股市出現了一次調整,雖然其後大盤又回到前期高點,但也只有30%左右的股票強於大盤,這與之前5個月的市場結構有很大差異。據說在股市最紅火的時候,有一個派出所想出了一個維護治安的新招,他們掛了一條橫幅:“搶劫不如去炒股。”沒有資料證明這條橫幅是否提高了治安水平,但當股市調整後,有人卻在橫幅的後面加了一行:“還是搶劫安全點。”
股市是一個波動的市場,2005年時國內股市流通總市值只有1萬億,現在增長了5倍,這主要是有很多新增的資金投入股市。每個新進入股市的投資者對股市的瞭解有深有淺,但投資者的每一次買賣都應該是一個嚴肅的決策。因為這種決策的後果非常嚴重,沒有人會不在乎,只是股價的漲跌經常與投資者的預期相背離。
所以投資的過程實際上是一次矛盾的過程。一方面投資者在做決策時確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但另一方面投資者又確信實際的後果與現在的預期一定會有不同,所以結果是不確定的。有不少朋友曾非常不解地問我,難道你們在投資一隻股票時,不知道這隻股票什麼時候漲?甚至不能確定它一定會漲?既然不知道又為什麼買呢?
還是在大學的時候看過古龍的小說《七種武器》,這可能是古龍作品中讀者最喜歡引用的一部小說,其中的一篇叫《孔雀翎》,說一個殺手想過平靜的生活卻被仇家尋仇,這讓他恐懼。於是他來到孔雀山莊,向他的朋友借山莊的鎮莊之寶孔雀翎——這是天下最著名的暗器,已有三百多名最一流的高手敗在孔雀翎下,以至於再沒有人敢前往山莊比試。有了孔雀翎,這個殺手很容易就擊敗了仇家。其實他的武功本就在仇家之上。所以他根本就沒有使用過孔雀翎,但孔雀翎給了他信心,讓他一擊而中。故事的結局出人意料,孔雀山莊的孔雀翎其實早就丟失,這個殺手也從沒有拿到過真正的孔雀翎。所以信心才是更重要的武器。
投資的理念就是這樣的信心。任何投資者的任何投資行為都是在投資理念的支援下做出的,雖然很多投資者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每一次的投資決策實際上都隱藏著一個投資理念,而股市中的投資理念也是豐富多彩,各有千秋,還常常讓投資者迷失混淆。
做一個快樂並掙錢的投資者
(個人投資者如何才能贏錢)
快樂的車伕
做一個快樂並掙錢的投資者
網上流傳著一個上海快樂車伕的故事,他說“大眾公司,一般一個司機每月有3、4千元拿回家……全大眾2萬個司機,大概只有兩到三個每月能拿到8000元以上,我就是這兩三個人中的一個。”如果這個車伕能用開車的原則來投資股票,也許他會更快樂,因為投資收益是複利,而出租司機卻只能以一個節奏掙錢。
首先,這個快樂的車伕認為“做計程車司機,要用科學的方法”,他說“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透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決定你要去的地方。”這個觀點用在投資領域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的投資哲學,按教科書的定義:投資哲學是一種思考市場如何運作以及分析投資者錯誤行為的在邏輯上一致的方法。所以如果這個車伕改行做基金經理,那他一定是一個相信市場不完全有效,可以透過主動研究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