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頁)
懈哂冢保埃サ摹A磽猓�善筆諧≈謝褂幸桓黿小笆劑銜醇岸�傘鋇墓媛桑�撬嫡�呋蛐畔⒍怨善筆諧〉撓跋斐S氳背踉て詿笙嗑鍛ァK淙恍磯噯碩蘊岣哂』ㄋ壩興�て冢��揮腥嘶崍系秸�叱鎏ǖ姆絞交崾欽庋�模��潿圓糠滯蹲收叩撓跋煊質僑鞝司藪蟆2還�餛涫擋⒉恢匾��墒性誦械墓媛稍�揪褪僑鞝恕�
。 想看書來
“5?30”後市場發生了什麼變化(2)
最後一個變化是市場的執行特徵。前文談到2007年上半年許多個人投資者對炒作贏利模式進行了大範圍的嘗試,並暫時受到重挫。雖然現在還沒有人知道,這種投資行為在今後的市場中,什麼時候會捲土重來,但至少接下來的一個季度或半年,市場可能會暫時交由更專業的投資者來接管(“5?30”之後,出現股民紛紛轉基民的現象,基金賬戶的開戶數也一度超過股票開戶數——編者注)。大部分的個人投資者,在成交量沒有放大的背景下,會更多地選擇觀望。對價值投資者而言,成交量越少,交易成本越小,分歧越少,投資風險越低,這將是一個比上半年更好的投資環境。只要基金的淨申購量被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投資者會發現一個空間不太大、個別行業或個別股票成為市場主要投資方向的股票市場,而且成交量可能會持續保持較低水平。
如何尋找超級企業
(漫談對行業和企業的研究和判斷)
三四法則:消費類企業
2005…08…18
國內的消費品如各種酒類、飲料、乳業、
電器零售等行業正面臨形成穩定結構的階段
2005年上半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額330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上升了85%,已躋身全球主流電信裝置製造商之列。但在2001年,由於網路泡沫破滅,全球電信行業陷入低谷,華為因急需資金試圖在A股市場IPO。
遺憾的是華為沒有透過由科技部及中科院組織的“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因此,內地的投資者也就失去了投資華為的機會。無獨有偶,當年國美其實與蘇寧一道,首先是選擇在A股市場進行IPO的,但是獨特的業務模式及財務狀況使國美與蘇寧都面臨著無法透過審批並上市的局面。於是國美選擇了去香港買殼,蘇寧跌跌撞撞,經過一番周折後才以較低的價格在A股市場IPO。類似的企業還有更早的娃哈哈。
為什麼要提這些上市的故事呢?因為這關乎怎樣才能從股市中獲取較高利潤的問題。如果對近10年(截至2005年)A股所有股票的收益率進行統計,我們會發現如果不考慮重組及明顯較貴的股票,截至目前,最好的5只股票依次是中集集團、伊利股份、雲南白藥、萬科A和第一食品。其中只有伊利股份上市不滿10年,但流通股價上漲近9倍。這5個公司中有4個屬於消費領域,而中集集團則是全球貨櫃製造行業第一。
這個統計結果並不偶然,它說明儘管內地市場還不成熟,但投資獲利的規律與所有市場是一致的;其次它說明能夠不斷成長的公司要麼是全球領先的企業,要麼是依託國內市場的終端消費型龍頭企業。上文提到的幾個沒有在內地上市的公司也都在這個範圍之內。
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問題在於:一、容易造成產能過剩從而失去利潤;二、產品差異化不足,導致低毛利,除非像零售業這樣可以透過銷售額的大幅增加來彌補。消費類企業則沒有上述問題。因此行業內最好的企業一定能給投資者帶來長期的高收益,它們也是一般投資者最好的投資選擇之一。這類企業不僅包括食品、日用消費品,還包括面對終端消費者的零售、餐飲、網路、金融服務等行業。
20世紀80年代,有幾個研究商業的學者發現,一般成熟穩定的行業有一個特徵,那就是啞鈴型結構,即有三到四家領先的企業及一群小企業,而行業排名第一的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大約在30%到40%。後來這幾個學者把這個規律稱為“三四法則”。國內的消費品如各種酒類、飲料、乳業、電器零售等行業正面臨形成穩定結構的階段,儘管這類企業中已有部分股票為投資者帶來了較高的回報,但投資者可以繼續觀察,5年甚至10年之後,這類公司是否還可以為大家帶來較高的收益(至2007年10月底,消費品行業是這輪牛市增幅較大的行業之一,已經給相關投資者帶來了不少收益——編者注)。
白酒演義
2007…11…05
有一天亨氏企業的CEO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對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