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一棒,於是反手做空,導致股價進一步下跌。這次解決股權分置試點的方案出臺後,市場就更缺乏追漲的意願了。可以看出投資者完全是自發地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當然也可以形象地說是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起作用。
電影《無間道》中有一句臺詞“出來混,遲早都要還”,如果投資者面對的都是與自己一樣的對手,你昨天掙了別人的錢或者騙了別人的錢,遲早會還給別人,那投資者為什麼不放棄博弈呢。而且操縱股價製造泡沫有一個最大的壞處是上市公司可以圈錢。投資者要控制上市公司圈錢,最好的方法是股票價格低得讓上市公司無法圈錢,除非上市公司是真的可以透過融資獲得更好的收益。所以投資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如何判斷企業,並讓企業為流通股股東創造價值。這個邏輯遲早會被國內市場接受,就像人類從自私的本質出發,最終都會發現道德只不過是維護個人利益的另一種形式。
千萬不要在黎明到來的時候下車
2005…06…06
2005年6月初時,大盤繼續下跌,已逼近1000點,基金重倉股更是首次集體出現類似莊股崩盤一樣的暴跌,毫無疑問這是中國股市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週之一。但市場整體市盈率仍有18倍,300指數的市盈率也有13倍多。這說明指數樣本股的估值水平已與國際接軌,但非樣本股整體而言仍然偏貴。所以本次下跌仍在由於解決股權分置所引發的價值迴歸的範疇之內。
股票的波動是股市的本質特徵之一,而藍籌股的最終形成也必須經過市場波動的考驗。基金是否重倉持有不是藍籌股的決定因素,穩定的增長和持續的回報才是根本因素。所以這次大跌是一次考驗,與其依靠“平準基金”託市,還不如相信市場本身。市場比我們想象的更有效,大跌中從沒有縮小的交易量說明,儘管市場在估值上存在分歧和混亂,但價值投資仍被市場普遍接受。
如果以一列正從黑暗駛向黎明的列車比喻目前的股市,那還沒有登上這趟列車的投資者可以等待黎明到來之後再上車,但還在車上的投資者千萬不能在黎明到來的時候下車。(2005年6月6日,上證綜指最低探至998�23點,當日收於1034�38點,可謂是黎明到來前最黑暗的時刻,至此之後牛市的列車轟然向前——編者注)
大牛市什麼時候會結束?(1)
2007…04…02
如果工資的上升超過勞動生產率的上升,通貨膨脹就會出現,中國的經濟將發生逆轉,資本回報也會惡化,也許那就是大牛市結束的時候
經濟學有一個關於效用的命題。所謂效用,是指理性的人在消費不同商品組合時獲得的滿足程度。比如簡化模型只有兩種消費選擇,一種是住房,一種是其他消費(姑且用現金來替代)。
設想一個人有100萬元的資產,他在這兩種消費中做選擇,50萬元購買了1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其餘50萬元用於其他消費,因為這個人是理性的,所以這種選擇也肯定是所有選擇中效用最高的一種。在這個消費組合中,增加或減少1平方米的住房與減少或增加5000元現金的效用是等價的。但是如果房價發生變化,這個人的效用會如何變化呢?如果房價下跌,大家很容易理解,這個人的效用應該是增加的;但如果房價上漲,可能就有不少人皺眉,擔心效用是否下降了,這與人們的常識有關。可是正確的答案卻是:無論房價漲跌,這個人的效用都得到了改善。
如果房價上漲,這個人減少1平方米的住房可以獲得超過5000元的現金,所以他的效用增加了;如果房價下跌,這個人減少5000元的消費,可以獲得超過1平方米的住房,所以他的效用還是增加了。所以人們的感覺與經濟學的分析經常是不一致的。類似的例子還有貨幣升值,幾乎人人都在說,貨幣升值會使股票上漲,因為日本、中國臺灣都出現過這種情況,但如果在均衡分析的假設下,貨幣升值或貶值與股價漲跌沒有任何關係。比如人民幣升值了,這會造成中國商品更貴,競爭力下降,出口減少,從而導致國內產能過剩,引起通貨緊縮和經濟蕭條,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民幣的升值。但這個模型的結論與常識不符,主要是沒有考慮勞動生產率的變化。經濟學上有一個“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說的是生產率變化對匯率的影響,本文不做詳細分析,根據其會得出如下的結論:中國目前升值的主要原因,是可貿易品部門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顯著高於其他國家,如美國,過去4年我國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比美國快1倍,這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