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說慈禧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列車求生:無掛求生nba最強球星詹姆斯哈登夏日狂響曲開局零幸運值?別慌我有任意門雙城之戰:第九議員網遊之獨步逍遙校花別撩我,我只想打籃球!絕世唐門之力挽狂瀾神話再臨:我獲得了燭龍血脈風起龍城足壇大魔王我!天災飼養員!一天不打仗朕就渾身難受NBA:穿越神醫變教練帶飛姚明鬥羅:日月雨浩,不做唐三女婿不靠譜劍仙學生議事錄讓你當王者陪玩,竟把校花泡了?都重生了,還讓我從頭開始縱橫率土從獲得神豪系統開始

讀過史書的慈禧知道,太后臨朝聽政在漢代高祖劉邦死後就已經出現了,可呂后是如何臨朝聽政的,文獻缺少記載。此後,東晉的歷史上也有太后聽政的,為了規避不得直面男人的規則,便在朝堂上垂簾執政。

東晉康帝司馬嶽僅做了兩年的皇帝就死了,兩歲的兒子司馬聃即位,是為晉穆帝。由於穆帝年幼,無法親理朝政,領司徒蔡謨等人要求太后聽政,小皇帝的母親褚蒜子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永和元年(345)正月新年朝會上,皇太后褚蒜子抱著小皇帝登臨太極殿前殿,大會群臣。大殿之上,為臨朝的皇太后褚蒜子專設了白紗帷帳。褚蒜子懸掛簾子在朝堂聽政,既象徵性地迴避了與男人的直接接觸,又代小皇帝處理了朝政。在向傳統文化妥協的條件下,促成了皇權的連續發展。於是,太后垂簾就成為中國歷史上一種封建專制主義皇權統治的特例,被那些企圖臨朝稱制的太后們奉為圭臬。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六講 垂簾聽政(2)

慈禧聽政也必須遵循垂簾的慣例。

九月三十日,抵京的第二天,慈禧就頒佈上諭,對於聽政一事“著王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將如何酌古準今,折衷定義之處,即行妥議以聞”。經過大臣們一議再議、一改再改,經過半個月的反覆磋商,一份史無前例的的垂簾章程終於出籠,對兩宮太后垂簾一事作出規定:

兩宮太后召見、引見臣下時,都需要隔著簾子進行。

召見、引見是很有講究的。

除了定期的朝會大典以外,清朝皇帝與大臣的交流有兩種比較常見的形式:摺奏與面奏。而臣下面奏皇帝時,又分為召見、引見。召見,俗稱“叫起”,皇帝要商議軍國大事時,就召見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六部九卿等官員,召見時必須由重要的官員帶著面見,這些重要的官員主要是親王、御前大臣輪流帶領;引見,俗稱“遞牌子”,是被任命的有一定品級的文武官員上任之前,面見皇帝,引見需先進名單、履歷折、綠頭籤,一人或數人覲見。召見或引見的官員須由奏事處的太監傳旨,直呼被召見人的姓名然後領進屋,大臣進來必須先跪安養心殿明間,口稱“臣某某某恭請皇上聖安”,滿人則稱“奴才”,起立後趨走到皇帝所坐近前,在預設的白氈墊上再次跪下,皇帝問即答。無論召見、引見的時間有多長,官員必須一直跪奏,待皇帝說“跪安”,方表示談話結束,才可起立後退至門口,然後轉身退出。清代只有極少數人因身份特殊,可坐或站與皇帝談話。如順治時攝政王多爾袞免禮儀,康熙時顧命大臣鰲拜賜座談話,同治初期議政王奕訢、光緒時期醇親王奕不僅“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即可站立與皇帝談話。但也不是永遠不變,如恭親王在同治時以議政王身份可站立談話,但進門時也要跪安。在光緒時期恭親王只是領班軍機大臣,就必須跪奏了。跪奏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大臣們都練就了言簡意賅的本領,常常在三句話內就將問題說清楚,以免皇帝繼續追問,以減少跪奏的時間。而且多半用厚棉絮做成護膝,以免跪奏時間過長引起疼痛,並且經常練習以免“失儀”(清制君前“失儀”要受處分)。清代筆記載:同光時軍機大臣王文韶年屆七十,仍每日在家練習下跪。皇帝召見大臣在養心殿的東暖閣,引見大臣則在養心殿的明間。

為了顯示兩宮太后聽政與歷代皇帝處理朝政沒有區別,是政權的延續,慈禧決定召見、引見臣下時,地點不變,依然在養心殿,只是隔上了薄薄的簾子,在東暖閣召見時,在東大牆前的欄杆上罩上一幅黃幔;在明間引見時,則用八扇黃色紗屏相隔。

慈禧如何引見大臣?

咸豐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後來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與其父親翁心存被引見時即在明間,翁同龢記載了引見的過程。是日黎明,翁同龢與父親入宮,辰正(上午八時),引見於養心殿的明殿,慈禧、慈安坐在精緻、華麗的八扇黃色屏風的後面,透過紗屏,可以依稀看到兩宮太后分別端坐在左右兩側。小皇帝坐在屏風前的御榻上,前面設有御案。恭親王奕訢立於左,醇郡王奕立於右。吏部堂官遞綠頭箋,奕訢接後呈送皇帝案上,小皇帝示意,再由醇親王送至簾前,由簾內的首領太監接下,捧至兩宮太后的案前。前後引見半個多鐘頭,即退出。

養心殿東暖閣太后垂簾聽政處在被太后引見的時間裡,翁同龢與其父親翁心存與太后進行了怎樣的交流,翁同龢沒有記載。但在同治七年十一月,曾國藩由兩江總督改任為直隸總督時,在上任前被兩宮太后召

目錄
代生王妃(完結)作精女配被五個男主找上門了良家婦人低調的囂張校草的醋意值爆了將門福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