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的議題。
前兩條是赤裸裸的奪權。不但赤裸裸,還有找死的嫌疑。清代祖制,歷來嚴格限制后妃、皇子、親王、宮監干預朝政,敢於提建議破壞這種制度的大臣,標準量刑一定是死罪。咸豐帝託孤,把二後排除在外,無非也是遵從祖宗之制。憑這點,就可以說董元醇有找死的嫌疑。至於增加親王進入領導集體,其意所指,當然是恭王奕訢和慈禧的妹夫醇王奕。輔政八臣內固然有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但是咸豐帝以帝王之尊,變動祖制,自上而下,屬於違規;臣子倡言親王輔政,則是自下而上,屬於違法了。此條雖不至死罪,但也不是小過。
即使是慈禧也沒有預料到,董元醇的奏摺在熱河引爆了一場政治地震。
八月初八,董元醇奏摺到達熱河,八大臣細閱以後十分氣憤:這哪一條不是衝著我們襄贊八大臣而來!建議太后垂簾,實質就是在八大臣襄贊權力之上,設定皇太后的絕對領導權,八大臣將如何控制皇權?建議親王與八大臣共同輔弼,豈不是從欽定給他們的權力中分權出去予親王,專權又從何而談?
與八大臣態度相反,慈禧閱折後,大喜過望,不由得拍案叫絕:董元醇孺子可教呀!這第一聲號角正中肯綮,慈禧想說而不能說的話,在奏摺中盡情展示,尤其是奏摺中皇太后應該“權理朝政,左右不得干預”的建議,實質上就是建議她行使皇權,這是她求之不得的。於是,她發下同一天報上來的其他奏摺,惟獨將這一奏摺留著沒發,按照宮中的規制,這稱為“留中不發”,她要認真考慮一下對策。
可八大臣急呀,他們必須即刻反擊:誓將董元醇太后垂簾的建議扼殺在搖籃裡。於是不待太后批示,他們已經責成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將批駁董元醇奏摺的諭旨擬定,假小皇帝口,開篇就直指太后垂簾:
我朝聖聖相承,向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禮。朕以沖齡,仰受皇考大行皇帝付託之重,御極之初,何敢更易祖宗舊制。
該御史必欲於親王中另行簡派,是誠何心?所奏尤不可行。
諭旨定下了“是何居心,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基調,就等著太后們蓋章了。可慈禧卻將摺子“留中不發”,這樣,他們以皇帝的名義駁斥董折,並在全國範圍內公開處理意見就不能進行。於是,八大臣不顧君臣禮節,竟然反覆催要。
八月十一日,兩宮太后抱著小皇帝召見了八大臣,要求將董元醇的奏章交由群臣共商。八大臣當然知道兩宮太后打的是什麼算盤,立即反唇相譏。兩個女人一次最多隻能同時說兩句話,八大臣卻能同時說出八句話,不但“聲震殿陛”蓋過了兩宮太后細弱的嗓音,還字字句句都直刺兩宮太后身為女子,尤其是懿貴妃身份不過是皇帝的妾室,只有侍奉皇帝寢居的資格。並公然宣稱:“請太后看奏章就已經是多餘的了!”直將東太后氣得眼淚直流,小皇帝載淳則當場被八個壯碩男人的吼叫聲給嚇得鑽進慈安皇太后懷裡,並且毫不含糊地將一泡龍尿全撒在了褲子上。
八大臣吵上了癮,第二天不等宣召,就徑自入宮與兩宮太后大吵大鬧,面對這群不打招呼就直衝進寡婦宮裡的男人,兩宮太后氣得渾身發抖,幾乎暈過去。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太后的尊嚴,慈禧再次拒絕了八大臣的強硬要求。
八大臣眼見兩個女人還不肯服輸,乾脆以罷工相威脅,一切朝政國事都拒不處理,也不移交給太后。翻閱大清朝任何一代的歷史,找不出任何一朝曾經發生過大臣罷工的事情。
第五講 實施政變(3)
慈禧知道這是一場嚴重地違抗聖命的政治事件,這是八大臣對皇權的挑戰,是八大臣向她及小皇帝所進行的政治恫嚇,潛臺詞就是——我們八大臣的能量是巨大的,兩宮太后及小皇帝是我們手中的玩偶,如果不聽從安排,我們就讓朝政停擺。慈禧清楚地意識到,八大臣的行為直接關乎朝政的執行與否,如果處理不當,必將影響全國的政局穩定。縱使拖過了今日,可明日、後日又將如何?此時的熱河已經完全被八大臣所掌控,逼之太甚,兩宮及小皇帝隨時有被劫持的危險,而恭王奕訢又遠在北京,一時難以形成呼應,如果過分堅持垂簾聽政的主張,一旦讓久經沙場的八大臣識破了她奪權的用意,那不僅前功盡棄,還會帶來殺身之禍。此時發生的一件事情明確地反映此時慈禧的心境。
八大臣擬訂的駁斥董元醇關於太后垂簾的諭旨據李慈銘《越縵堂日記補編》載:由於奉咸豐帝梓宮回京是早晚的事情,於是八大臣為了減輕回京的負擔,先行準備了一些車輛,安排咸豐帝的妃嬪陸續回京。臨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