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際作具體的分析,毛澤東、米德同志對這一原則的運用,可謂得心應手,我深受他們的教育。①毛澤東指揮第二次反“圍剿”的戰略戰術使粟裕深受教育。毛澤東指揮第三次反“圍剿”的戰略戰術更使粟裕“十分欽佩”。1931年7 月,蔣介石親自任“圍剿軍總司令,以何應欽為前線總司令,聘用英、日、德軍事顧問,調集嫡系、非嫡系部隊三十萬,向中共蘇區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這一次,蔣介石憑仗十倍於紅軍的兵力,決定採取”長驅直入“的戰略,企圖把紅軍主力壓迫到贛江東岸,予以擊破,然後分路”圍剿“,全部摧毀中央蘇區根據地並完全消滅中央紅軍。
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分散在建寧一帶,遠離老根據地,而且苦戰後未得到休息和補充,總兵力只有三萬多人。
面對強敵壓境的形勢,毛澤東、朱德決定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避敵主力,打其虛弱”。
毛澤東和朱德率紅軍主力從建寧出發,繞道千里,到贛南興國集中,隨後,紅一方面軍和從贛江以西東渡的紅七軍會合,擬經萬安向富田北進,沒有成功,8 月初,又折回興國西部,集中在以高興圩為中心的幾十平方里地區。這時,各路敵軍紛紛逼進,形成對紅軍半包圍態勢。
紅軍從敵軍中間四十里的空隙地帶向東突進。
國民黨軍趁紅軍分散做群眾工作之機,急速推進到蘇區根據地的中心地區,佔領了東固、富田、東韶、黃陂等很多地方。
如此之快的敵軍攻勢,紅軍始料未及。
毛澤東、朱德迅即將紅軍主力撤回蘇區應戰。
粟裕對當時的情景作了如下回憶:我軍三萬多部隊,接到命令後,兼程往回趕。有天晚上,透過敵方兩支部隊中間的一個約七公里半的空隙,如果順利地透過了,就進入蘇區了。為了嚴守秘密,部隊出發前把所有的火柴、電筒上的燈炮都“沒收”了,真是“人含枚,馬銜口”,連咳嗽聲都沒有。
三萬多人的大部隊,一個晚上,神不知鬼不覺地轉到了蘇區。敵人竟然不知道我們到哪裡去了。①在蘇區中心作戰,敵人成了瞎子聾子,誤把在南豐以南和東南地區的紅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以及在南豐以西宜黃以南地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