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戰鬥進行到1931年1 月3 日,紅軍殲滅譚道源部一個旅,俘虜三千餘人。
紅軍五天內打了兩個大勝仗,共斃傷俘敵約一萬五千人,繳獲各種武器約一萬二千餘件。國民黨的第一次“圍剿”被粉碎了。
在第一次反“圍剿”的戰鬥中,粟裕立了大功。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後不久,中共中央派項英為代表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撤銷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成立蘇區中央局,任命周恩來為書記,周未到職前由項英代理;同時成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項英任主席,毛澤東、朱德任副主席。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撤銷後,朱德兼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毛澤東兼總政治部主任和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同年4 月,六屆四中全會後的中共中央派出任弼時、王稼樣、顧作霖組成的中央代表團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參加蘇區中央局的領導工作。中央革命根據地黨的主要領導人的更換和中央代表團的到來,對紅軍還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因此,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仍在第二、三次反“圍剿”戰爭中得以貫徹執行。
蔣介石在第一次“圍剿”破產以後,從1931年2 月開始,任命軍政部長何應欽為海陸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調集約二十萬人的兵力,對中央蘇區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
何應欽汲取前一次“長驅直入”遭致失敗的教訓,決定“以厚集兵力,嚴密包圍,及取緩進為要旨”,採用“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同時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4 月1 日,國民黨軍分四路向紅軍大舉進攻,企圖包圍並消滅紅一方面軍主力於贛南。
第二次“圍剿”開始了。
如何打退敵人的“圍剿”?毛澤東在深思熟慮之後,採取了新的戰術原則。在作戰時,避實就虛,集中兵力以中間突破,直搗“大螃蟹”的軟肚皮。
“大螃蟹”的軟肚皮是指國民黨上官雲相部和孔繁祥部。這是兩支以北方人為主體的隊伍,不服南方水土,不善爬山。同時,蔣介石慣於借刀殺人,慣於讓非嫡系部隊為他火中取粟,如果紅軍先打國民黨的雜牌軍,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不會積極增援。
果然,紅軍從富田、東固之間打起,十五天時間,由東向西橫掃七百里,一直打到福建的建寧。
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袖手旁觀。五仗下來,紅軍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軟肚皮”,一直打到敵軍的後面,國民黨軍隊一字形的長蛇陣全線崩潰了。第二次反“圍剿”勝利了。這一次,共繳槍兩萬多支,取得了輝煌戰果。
毛澤東詩興大發,揮豪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一詞: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在第二次反“圍剿”的戰鬥中,粟裕作為一名紅軍高階指揮員,靈活地運用和領會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原則。在指揮作戰中,靈活機動,審時度勢,誘敵深入,大膽穿插,集中兵力殲敵,迫使敵人處處被動,處處捱打。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粟裕善於把握戰機,造成區域性優勢,予敵以重大打擊。
當時,“左”傾錯誤的執行者不主張打,主張把部隊拉出江西,建立新的根據地。也有人主張打一兩仗再離開江西。毛澤東則主張堅決留在中央根據地與敵人進行鬥爭。為此,開了幾次有師以上幹部列席的中央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意見不能統一。毛澤東已成竹在胸,他採取了這樣一個辦法:開一次會定不下來,就把部隊向東固方向推一步,再開一次會,又定不下來,就再把部隊向東固方向推一步,最後大家終於同意打了,其實是不得不同意打了。毛澤東的策略得以實行,沒有軍長、師長們的擁護是不可能的。粟裕是毛澤東主張的堅定支持者和堅決擁護者。
毛澤東指揮的第二次反“圍剿”,給了粟裕以深刻的啟迪。幾十年後,他在回憶錄中說:毛澤東、朱德同志指揮作戰,常常是先打弱敵。打弱敵難在選擇。判斷敵軍之強弱,需要對敵人的各種具體情況作全面、周密的調查研究。例如敵人部隊沿革、兵員籍貫、裝備給養、內外關係、上下關係、軍政素質、生活習慣、戰術技術及其特點以及佔據的地形、工事條件等等。這些僅是基本的情況。但一切的強和弱,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例如敵強而未展開,雖強猶弱;弱敵作困獸之牛,雖弱亦強等等。所以,還需結合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