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馬經”,並從而引發了一場全美國養馬業的革命。而他的那本《馬語者》的書也已經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暢銷於一百多個國家。
當很多人都視之為神奇而感到不可思議時,布萊曼克先生卻平靜地告訴我們:其實這一點都不神奇,只要用心,人人都可以像我一樣,成為優秀的牧馬人。布萊曼強調:人要想馴好馬,首先必須糾正和克服自己的錯誤。據說,很多人在學了布萊曼的馴馬方式和“馬語”之後,都能與自己的馬相處的親密無間。
寫到這裡我突然發現我必須要更正一下我在上面說的那句話,那就是“這些馬都非常通人性”,實際上我認為應該糾正為“是因為人類通了馬性”。因為我們或許已經習慣了以人的視角來俯視動物,但在構成生命的最基點上實際上人與動物是沒多大區別的。在生命的23對染色體中,所有動物的區別其實是微乎其微的。也許正因為如此,我們人類是否應該以一種動物的平等姿態來與它者共同驗證生命?就像布萊曼克先生在“馬語”中與馬相依為命一樣。
這,是我們人類應該深思的一個問題。
如果說,布萊曼克與他的馬讓我們體會到:只要人與馬之間有著良好的溝通和彼此平等的交流,那麼人與馬之間其實是不需要靠“馴服”來作為友好相處之前提的。這種維持了數千年之久的局面之所以被布萊曼克先生所改變,並不是因為我們今天的科學有多昌盛之緣故,而僅僅是因為人知道了如何去深度瞭解和體驗馬的感情馬的精神以及馬的生命本質。
如果說布萊曼克先生與他馬的故事足以讓我們驚奇、興奮但並不足以讓我們感動的話,那麼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下面這篇文章吧。
2003年1月23日,《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你多久沒有感動過了》的署名文章。文中講述了一隻狗,一隻對人類忠誠的導盲犬,它的勤勞辛苦的一生,它的可歌可泣的一生:
“看過許許多多以動物為主角的作品,童話、寓言、卡通,甚至神話,卻從沒看到一本像《再見了,可魯》這樣的一平實的語言記述一隻狗的一生的書。從它出生,一直到它嚥下生命的最後一口氣,全書用記實的手法將導盲犬可魯一生的故事記錄下來,好象給一隻狗寫了一部傳記。
日本攝影師秋原良平先生手中的攝影機追蹤著可魯,從可魯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它離世。小可魯身上如沙鷗展翅般的十字形斑紋,像一個小孩子般打著哈欠,神情憂鬱、專注忠誠的雙眼,黑暗中陷入沉思的側臉,蒼蒼細雨中與主人一起漸行漸遠的身影,還有辭世前戀戀不捨的一(敝)……看到這些可愛的、充滿深情的照片,日本著名作家石黑謙吾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決定用語言把照片背後的每一個故事表示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可魯,知道導盲犬的生活,於是成就了這本《再見了,可魯》。
作為一隻導盲犬,可魯身上揹負著更多的責任,這使它早早失去了撒歡的快樂,告別了放肆的嬉鬧,而養成了可以出色地剋制自己的慾望和感情的性格。它的一切感情的流露全在一雙深不見底的眼睛裡,那幽幽的一眼就可以讓你知道它其實一切都瞭解。多麼乖巧的一隻小狗! 出生後43天就被挑選為導盲犬;在養父母家待了八個月學會了與人相處並信賴人類;經過一年的訓練成為一隻合格的導盲犬;與渡邊先生早息相處兩年,為渡邊帶來了無盡的歡樂;渡邊生病後,又經過三年的等待,終於可以再一次與渡邊在一起散步,卻哪知這一次卻成了永別。老弱的可魯終於回到養父母的家,在無比熟悉的地方安靜地走完這一生最後的一段。真誠溫厚的可魯,怎麼可以承受生命中如此多的離合?它的心理該裝這怎樣的喜悅和哀傷?
這是一本樸素的書,全書沒有一句煽情的話語,因為煽情不是可魯喜歡的方式。作者用最平實的語言道出了最深邃的故事,勾起你心中最深的感動。
你多久沒有感動過了?生活在這個塵世間,是不是覺得心田漸漸地乾枯?看一看可魯的故事,它無言的忠誠、信賴,無私的奉獻,一定會讓你感受到脈脈的溫情,滋潤你的心靈。”
對生命的感悟
是的,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被感動過了,在這個充滿著偽善和靈魂處處被拍賣的當下,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竟然還會感動! 當忠誠已成為棺中的祭品偶然磷光一閃,當奉獻已成為睡中的囈語猶如痴人說夢,當人與人之間本應有的真誠必須先破譯欺騙才能撩開面紗;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面對我們眼前的這一隻狗呢?可魯,它真的比我們強很多,它真的比人類擁有更多的忠誠和奉獻! 它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