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中國家都有這樣的現象:高新技術人才渴望前往美國工作;最優秀的學生視美國為深造的最佳選擇,並且往往一去不歸;許多企業主、文娛明星、政府官員基本上在國內發展事業,卻把在國內獲得的鉅額財富砸向海外,按照外國政府指示進行投資,僅僅只是為了換張綠卡……。
儘管有些學者鼓吹人才流失的概念已經過時,人才外流似乎只有好處。但是,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地球科學院副教授羅賓?伊戴爾(Robyn Iredale)則評論說:“那些鼓勵這種人才流動的政策,毫無羞恥地把目標鎖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科學技術人才,尤其那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才)……這讓人無法接受。”這個學者還指出:“如果不採取政治行動,這些高階人才就會不斷地向富國流動,只有一小部份發展中國家能夠成為這一體制的外圍受益者,其餘的則會被邊緣化,它們的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尤其是衛生和教育則會繼續惡化。”
有些國家蒙受損失,自然會有另外一些國家因此受益。美國能在二戰之後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並持續領跑世界半個世紀,在全球人才戰爭中成為最大贏家就是關鍵。
“9?11”:美國的轉折點(1)
“9?11” 是美國曆史也是美國人才戰爭的一個轉折點。這一事件開始讓美國檢視自身的國家防禦戰略。過去,他們把俄羅斯、中國等國家視為美國利益的最大威脅。此後,美國把恐怖主義的個體當成了更大威脅。伴之而來的則是對外來移民的排斥,移民、留學政策的日漸保守。概括地說,美國人在打擊非法移民的同時,卻忽略了要保護那些為美國發展提供技術或投資的合法移民,同時還在以國家安全隱患為名把美國需要的許多外來人才也拒之門外。
2002年,美國對學生簽證的頒發數量下降了20%,被允許進入美國的具有特殊技能和高等學歷的技術移民則減少了65%,H1B年簽證總額也在布什政府手上從超過20萬回落到+2萬。還大約有20萬高科技移民離開了美國,返回祖國去發展 。2003年,美國對學生簽證的頒發數量又降低了8%。2004年,美國國際留學生入學申請在90%研究院都有大幅下降,平均下降率約為三分之一。
很難說清克林頓時期美國經濟的景氣,跟克林頓時代H1B年簽證額從萬增到20萬有什麼關係。也很難說清布什時代的美國步入下滑通道,與H1B年簽證額從20萬回落到萬有何直接聯絡。但很明顯這兩者相互關聯,經濟不景氣帶來人才流失,而在人才戰爭當中的新保守主義則會給美國經濟帶來損失。
美國產業聯盟協會在2004年的調查當中就指出:過去兩年僅僅只是簽證的延誤,就起碼對美國企業造成了300億美元的損失。當時美國的資訊科技協會主席菲爾?邦德就表示:“國會應該儘快取消(簽證配額)上限,以更好地響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2005年4月27日,當時的世界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來到美國國會圖書館發表演講,也牢騷滿腹:“我們必須歡迎這個世界的偉大天才,而不是將他們趕出這個國家……我們應當鼓勵他們成為美國永久公民,這些人將與美國本土出生的天才一起推動國家的經濟增長。”當被問到如果美國法律由他來寫,他會怎麼做。蓋茨回答說:“我肯定會廢掉H…1B簽證上限,那是最簡單不過的一種決定。”
2007年,蓋茨來到美國國會再次發表批評:美國擁有最好的大學,但外國學生畢業後卻無法留在美國工作。每年萬+2萬(獲得美國本土碩士及以上學位外國留學生可不受H1B簽證名額限制,但每年最多2萬名額)的H1B簽證數以及14萬綠卡數,正在使高技術人才大量流向海外,如不及時採取措施,美國將很難在今後五十年內保持科技的競爭力。
比爾?蓋茨進行抨擊的背後,正是微軟因為保守的移民制度而蒙受了巨大損失。他個人就聲稱微軟因此與它中意的三分之一的外國人才失之交臂。聲勢如日中天的谷歌公司兩名主管全球移動應用方案經理沃爾夫和高階政策顧問查維斯也在部落格上透露:谷歌公司2007年提交的300宗H1B申請當中,有90宗被拒絕。
如果連微軟、谷歌這樣新經濟產業巨頭引進外國人才,申辦簽證都有三分之一被拒籤,其他企業面臨的困難更可想而知。2007年9月11日,美國十三個州的州長甚至聯名向美國國會發函,敦促美國國會承認外來人才的作用,增加H1B名額和縮短綠卡等待時間,並表示具有高技能的外籍專業人士以及美國公司的專案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