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育程度:大學本科
職業:機關幹部
特長愛好:讀書、打球
記者:魏先生,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您是不是也很注重對孩子的做人教育?
父親:我覺得做人一定要正直、善良。在我看來,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只有做人做好了,做對了,才能幹好其他的事情。想想吧,一個人如果連起碼的人格都沒有,還談什麼學習,還接受什麼最高的教育。培育了四個博士子女的母親李振霞說:做人不好,學位越高,危害越大。
誠實與學習的關係(1)
———誠實好學的孩子不怕困難
我並無過人的特長,只是忠誠老實,不自欺欺人,想做一個“以身作則”來教育人的平常人。
———吳玉章
富蘭克林說,誠實是做人的第一美德,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人永久的伴侶。然而,在現代家庭中,很少有家長把教育孩子誠實做人與誠實學習放在一起,只是過多地把衡量孩子的標準定格在“考試分數”上,在家長施加的巨大壓力下,有的孩子的心靈還會扭曲。2002年4月6日晚,一個16歲的少年在家中殺死了他的親生母親。他計劃中的下一個目標是他的親生父親,只是這一步還沒有來得及做。新華社記者對他進行了採訪,下面節選部分採訪內容:
……
“學習就像與爸爸談判一樣,考好了沒事,考不好就會捱打。”一談到父親,齊剛(化名,為保護未成年人)的眼神格外暗淡。他承認,父親曾對他有著很高的期望,常對他說的一句話是:“你要超過我!”
在齊家出事的那間臥室裡,當我們見到齊剛的父親齊登科時,印證了他兒子的話。他是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一屆大學生,現為景泰縣水電部門的一名技術員。顯然他對孩子的未來的確有過很大的期望。他給我們展示了多年來他給齊剛買下的各類學習書籍,他說:“孩子天賦好,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他身上了。我曾告訴他,我們的祖先有人做過清朝的太師,縣誌裡都有記載,我的名字也被社科院的專門人才庫收錄進去,這些我都找來給他看過,鼓勵他好好學習,要超過我,不要給齊家丟臉!”
然而,在齊剛的感受中,父親的理想恰恰成為他生活中失去自由與快樂的枷鎖。從小到大,星期六、星期天他都必須留在家裡學習,不能出門,功課做完了也不行。他不能隨便與同學交往、交朋友。他喜歡畫畫,但除了上繪畫課,他不能隨心塗抹,因為這是不務正業。至於作業、考試,那是隻能好不能差。一旦這所有的“不能”被冒犯,他必遭打罵。
有一次,齊剛與一位同學一起做奧林匹克數學題,同學做出來了,而他沒做出來,父親把他狠打了一頓;有一次,一位同學考試沒考好,心裡不好受,給他寫了一封信,被他母親看到,大罵了他一頓,把信撕了,並不準他回信。有時他功課做完,忍不住在本子上畫點什麼,被父母看到,免不了又是一頓打罵。每次父親打他,母親都在一邊幫腔助威。罵幾乎成了齊剛接受父母教育的惟一方式。
那個曾給齊剛寫過信的男孩告訴我們:“齊剛對我說過,他爸逼得太緊,學習就像是與爸爸談判一樣,考好了沒事,考不好就會捱打。‘我都不願再學了。’他最後說道。”
齊剛的“逆反”是以最“安靜”的形式出現的,他捱打從不流淚,即使見了血,也絕不吭一聲。他開始在星期六、星期天出逃,常常整夜不歸。
“我恨我的父母!開始他們打我,我還想可能是自己做錯了,到後來,明知是錯我也要做,我就是想要報復他們。”隔著鐵柵欄,齊剛說出積鬱心中多年的這些話時,沉靜得像個大人。
“你嚮往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由的、自己能決定自己做什麼並幫助別人的人。”
“你決定殺你父母的原因是這個嗎?”
“是。”
“你想過這件事的後果嗎?”
“想過。我知道這是違法的,法律會嚴懲不貸,一定會判坐十幾年、二十幾年牢。但是我當時想,如果我現在不坐,將來始終受父母制約;現在坐了牢,等以後出去我就一個人生活,就自由了。”
曾帶過齊剛初一、初二兩年的班主任王生軍老師曾十分喜歡這個學生。他說:“他是個優秀生,班上全科考試常拿第一,興趣廣泛,作文寫得好,想問題比一般孩子深。怎麼也沒想到他會出事,太可惜了!”
從教17年的春雨中學的校長朱祖良流著淚坦言:“這個娃自主意識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