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自然發展,這樣更有助於發揮他的獨立性。法國啟蒙運動之際,著名的啟蒙學者兼思想家盧梭在其著作《愛彌爾》中詳盡闡述了他的教育觀點。在書中他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自然,反對壓抑與摧殘兒童的天性,號召“迴歸自然”,在他看來,自然人首先是以天性為師,而不是以人為師,從而與“人所形成的人”是有區別的。自然人作為社會的新人,是大自然培養出來的,是生活在社會中的自然人,他不被慾念、偏見、權利所指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想,用理智去判斷,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盧梭的教育觀點儘管有一定的侷限性,但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當今教育特別是應試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十分重視對孩子進行獨立性培養,她認為,孩子自身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主張尊重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父母要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她認為,教育者應成為孩子發展的觀察者、引導者、援助者。蒙臺梭利這一觀點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做父母的可以包辦孩子的一切,甚至於替孩子寫作業,但是不能代替孩子長大,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參加工作和麵對社會的各種競爭。所以,孩子最終要離開父母的懷抱,靠他自我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去努力去奮鬥……可見獨立性對個體的終生髮展是多麼重要啊。
未來社會是一個人才激烈競爭的社會,這種競爭是殘酷的,充滿驚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競爭原則。既然是適者生存,那適應社會、適應環境,就成了一個人行為的導向。這是社會衡量人成敗的準則,同時決定了人們的發展方向。
讓孩子自然成長,自己解決生活中突然出現的各種困難,可以讓他的獨立性得以發揮。其實,早在古時候,人們就很重視自然教育。高考狀元譚金權在對母親的評價中提到的《種樹郭橐駝傳》,就說明了這一點。作者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寫道:
郭橐駝是個駝背,專門種樹,技術高明,富豪人家都爭相僱傭他,其他種樹的人都偷偷地仿效他的技術,但沒一個比得上他。有人問他,他回答說:“我只是順著樹木的自然規律,讓它按照自己的本性生長罷了,樹木的本性是:它的根需要舒展,培土需要均勻、腐熟,土為它築的土圍要結實。這樣做完之後,不要再去動它,也不要掛記在心上。栽培的時候,要像撫育孩子那樣細心,栽好了就要讓其自然生長。所以,我只是不妨礙樹木自然生長的本性罷了,並不是有能力使樹木長得高大而茂盛;只是不損傷它的果實並不是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使它的果實結的又早又多。別的種樹人就不是這樣,栽樹的時候,樹根捲曲不伸展,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即使有人栽樹不是馬馬虎虎,但對樹又愛得太過分,擔心得太多,早上看過後晚上又去摸,已經離開後又回過身去看了又看,甚或去抓破了它的皮,看看是活了還是死了,搖動它的樹幹看看栽得是松還是緊,使樹一天天背離了它的自然生長習性。雖然說是愛護它,實是害了它;雖說是擔心它長不好,實是仇視它……”
不要刻意地塑造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大人有什麼理由強制孩子非得服從你的意志呢?古人云:“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它告誡我們要有自立自強的精神,不要像那些依附攀緣的寄生植物,經不起風雨的侵襲,而要像獨立向上的小樹,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成長為傲立挺拔的參天大樹。而我們需要的也正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立行為的孩子。華服美食不是愛,包攬替代也不是愛。讓我們放開孩子的手腳,收攏起庇護幼兒的羽翼,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面對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吧,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衝破困難中變得堅強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更好的去生存。
。 想看書來
狀元檔案
姓名:周楠
年齡:21
專業:工程物理
特長愛好:讀書、演講、唱歌
籍貫:浙江
高考成績:698分
座右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狀元母親基本資料
姓名:趙晶虹
年齡:46
教育程度:大學
職業:醫生
特長愛好:讀書
記者:在培養孩子過程中,您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
母親:獨立能力。特別是在現代這個發展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