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睦鍩嵊猩砈倨渚車母芯醯�
當楊瀾跟媽媽說要出門旅遊這件事情的時候,媽媽還沒有回答,爸爸先接話了,“自己一個人出去?那怎麼行?不行!”
楊瀾問:“為什麼不行?我已經是個大人了。我相信我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一邊說一邊賭氣的樣子。
媽媽擔心地說:“你一個女孩子家出門太危險了。”
楊瀾馬上接著話說:“我不是一個人啊,誰說我是一個人啊,還有個同學呢。”
爸爸說:“兩個女孩子更危險,天不怕地不怕的,不行。”
楊瀾一見語氣不對,馬上換了一種語氣,用一種商量求饒的聲音說:“我同學的叔叔就在黃山,已經說好了,讓她的叔叔給我們做導遊呢,不然我們去看什麼啊?”
好像楊瀾這句話,讓大人放心了,就這樣,楊瀾軟磨硬泡的,用盡了手段,最後終於說動了父母。
當楊瀾坐上離京的火車,心裡透著舒暢,跟同學一路上說笑著,雖然是硬座,時間還要一個晝夜,但楊瀾還是在勝利面前感覺到自豪。
如果說,考上大學就是一種成人典禮儀式的話,那今天的獨自出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長大成人。楊瀾在火車上看著窗外的風景,像動畫電視一樣在眼前一瞬消失,那時候的心情確實再也無法體會。
只是楊瀾的爸爸媽媽不知道,他們親愛的小瀾瀾對他們運用了一個詭計。到黃山的頂上時,楊瀾他們還是兩個人。
善意的謊言,我們有時候不得不說,比如上了黃山的楊瀾。謊言在這裡成了獨立過程中的一塊基石。如果沒有這個善意的謊言,爸爸媽媽怎麼能放心;如果沒有這個善意的謊言,楊瀾怎麼可能邁出這重要的一步。也許就是因為這次黃山之行,楊瀾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逐漸的開始成熟起來。
黃山給楊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瀾說:“黃山之行在我年輕的頭腦中產生的震撼是巨大的。在按部就班的半封閉的校園裡長到20歲,我才第一次認識到世界的博大,自然的神奇。從書本上讀來的那些儒、道、釋的學說,全被黃山夏季的雨霧淋染得溼潤而豐厚,再不是乾巴巴的鉛字了。那也是我第一次深切地意識到,至高的智慧不是頭腦的邏輯,而是心靈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觀念從此深深地植根於我的生命。”
雖然夢想已經不能在大學之前的選擇中來實現了,但楊瀾還是透過其他的方式,把旅遊和自身的職業聯絡在了一起。黃山的勝利歸來,讓楊瀾的爸爸媽媽感覺到楊瀾真的是長大了,楊瀾真的是可以放手了。
對於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可以用無奈與有心來總結。無奈的人生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中間徘徊,感嘆著生命的無常,有心的人生卻可以把所有的夢想用幾種方式巧妙的聯絡在一起,這樣既左右逢源,又前後兼顧。
楊瀾就是這樣一種人。
第二節 開什麼花就收什麼果
素質教育目前已成為中國的一種教育改革方向。各大城市的中小學校裡素質教育一再的被提起,但效果並不明顯。素質教育提倡的是什麼?是能力的培養,是學習方法的培養,是把學習當成一種遊戲來進行的方式。這就像種什麼花就收什麼果一樣簡單。
�
“我不聰明,但我很努力”
�
天性好動的孩子,可能在學習上都不是很用心,小時候的楊瀾一樣天性好動,學習成績並不向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優秀。楊瀾爸爸媽媽的教育又是一種在一定範圍內放任自流的大撒把模式,可以想象楊瀾的成績怎麼樣。
但楊瀾在爸爸媽媽的獨立性培養教育上得到了好處,楊瀾在逐漸的成長過程裡,漸漸地意識到,一個學生,重要的就是學習,而學習的枯燥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感,這樣越學習就越覺得沒有意思,但如果把學習當成做遊戲,那勁頭就不一樣了。心態的改變在學習上的直接顯現就是成績的提高,分數的上升。
小學的時候,楊瀾對什麼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學習當然也是滿足好奇心的一種方式,所以,楊瀾一樣很聽話並很投入地去觀察、去記錄、去完成老師的作業。中學的時候,視野逐漸開闊,但好奇心還是佔據了上風,雖然也涉獵課外的知識,但還是以課本為主,但成績已經開始穩中有降。
進入高中後,楊瀾開始感覺到了學習的壓力,高考將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的越來越近,楊瀾看著自己的同學們每天在教室裡用功,自己感覺到有點後怕。總覺得自己有點力不從心,好像那些文字正在成為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