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蘇寧就堅決摒棄家族式的管理控制方式,全力打造職業化的管理體系,並且及時將自身推進社會化管理的軌道上來,完成了民營企業的二次再生,順利地實現了企業從依靠個人能力、機會向依靠制度、贏利模式和戰略體系獲得持續增長的轉變。這一點很值得中國多數民營企業借鑑學習。
第三,對於人才的關注、投入和創新以及系統化的管理變革不遺餘力。如透過投資員工的未來,從而獲得公司的未來;如對組織持續變革的倡導和推行,等等。應該說,這些前瞻性的管理實踐不但有效地支撐了企業的發展,同時也為整個行業的管理和運作樹立了標杆。透過冷靜的觀察,作者認為,在普遍追求速度、規模的商業時代,企業能夠從狂熱的商業角逐中冷靜下來,轉向對管理的精耕細作,這體現了一種從容不迫和高瞻遠矚的態度。
第四,企業文化建設決不是一句口號,二句標語,三場聯歡會。它務必要落實到價值觀、核心理念、經營管理思路的打造上,並以此派生出了一套高效執行的體系。事實上,卓越企業之所以卓越,正是因為它們始終將企業文化視同於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在書中,我們看到,蘇寧的企業領導人也是不遺餘力地推進著企業文化工作,塑造價值觀、打造核心理念,並身體力行,強力貫徹之,因此企業便如玉樹臨風,自有萬花叢中一點紅的風範,最終發揮了企業文化對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支撐作用。
第五、鑄造企業家精神。事實上,綜觀商業史上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建立者,如IBM、福特汽車的創始人,都有一個能說明其決策和行動的明確想法,這就是德魯克所謂的“事業理論”。蘇寧的成長似乎應證了這一點,如在千辛萬苦“發財”之後,創始人張近東能夠馬上做出“散財”之舉,體現出了一位成熟企業家的人生境界和人文關懷。作者斷言,當經濟利益的獲取達到一定程度時,財富對真正的企業家而言,不過是數字而已,企業的本質是事業。
……
就學術研究本身而言,筆者認為,學術研究的本質是探索未知,而未知則是規律和事實。因此,管理學者作研究需要具備老鷹的翅膀和鴕鳥的腿。老鷹的翅膀居高臨下,能夠俯瞰世界,開闢新思維;而鴕鳥的腿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走路,注重調研、貼近實際。本書的作者成志明教授是企業成長問題的專家,他的管理學教學和研究始終以中國企業的成長、管理突破為聚焦點,並透過其豐富的管理諮詢實踐檢驗著他的所思所想——從理論中來,回到實踐中去,又從實踐中出,回到理論中去,進進出出、遊刃有餘之間,真知灼見盡在其中。
通讀全書,我們似乎可以打破那種慣常思維:企業研究著作要麼就是為企業樹碑立傳,要麼就是故作深沉之狀,時尚理念漫天飛舞,猶抱琵琶半遮面,這是理論務虛的表現,也是實踐脫虛的表徵——幸運的是,“理論和實踐相長,規律和特性相融”正是《蘇寧:成長的真諦》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是最有價值的看點。
南京東方智業管理顧問公司
張大亮
2006…7…19
推薦序(1)
一本總結中國企業成長實踐的好書
成志明教授的專著《蘇寧:成長的真諦》是一本討論企業健康成長的書,也是我多年來一直期待看到的一本書。這本書的主旨是探討企業“成長的真諦”,這可說是當下我國企業發展很關注的要害問題。市場經濟改革二十年間,一大批中國企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乃至昂首進入國際市場與跨國公司同場競技的歷程。然而,成長的瓶頸、成長的煩惱、成長難以持續、高速成長後的快速潰敗,如此種種,許多成長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的企業,使我們的企業難以做大做強。關於企業成長問題的研究著作不少,早在1982年,麥肯錫的諮詢顧問湯姆·彼得斯選取了二十年間成長性最好的43家美國企業作為分析樣本,出版了一度風靡全球的《追求卓越》圖書。在這本書中,作者總結出了卓越公司的若干屬性;再後來是詹姆斯·柯林斯的《基業長青》,同樣給出了一大批西方基業長青公司的“DNA”,這兩本書對優秀企業的成長規律作了深入的分析,充滿著深刻的洞見和確鑿的結論。遺憾的是,對於眾多中國企業而言,學習和模仿國外公司的成功實踐,由於文化與環境的差異,頗有隔靴搔癢之感。對於今天的中國企業來講,在借鑑西方經驗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學習本土實踐經驗,才能使中國企業走上持續成長之路。本書以蘇寧的成長實踐為研究物件來歸結中國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和準則,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