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識的渴望使小小的維納整日沉浸在書本之中,高強度的閱讀使他
的視力受到嚴重的損害,成為一個深度近視眼,這一特殊的處境使得他更為
糟糕了。儘管沒有影響到他的體格,但是迫使他脫離了玩弄技巧遊戲的孩提
生活。這樣本來不很靈巧的手腳變得更加笨拙了。
中學畢業後,維納升入波士頓附近的塔夫茨學院,14 歲畢業時獲得學士
學位。後來又在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他曾在哈佛大學學
過生物學,由於那天生的笨拙,他的實驗能力特別差,而他的數學思維能力
卻極其敏捷,僅僅4 年時間,他就讀完碩士和博士的全部課程,並以優異的
成績獲得了哈佛大學數理邏輯博士學位。他的聰明不僅表現在他數學思維
上,他還有著很好的哲學思維。在中學時代,當時,他還不滿11 歲,就寫過
一篇自認為是幼稚的哲學論文,題目叫做《無知的理論》。甚至在那個時候,
維納就已經深切地感到,藉助象人腦那樣不嚴格的機構,不可能創立一個完
全嚴密的理論。
維納是一個舉世公認的神童,他的才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初露鋒芒,而
且這種閃光的智慧一直陪伴他走完光輝的人生歷程。
。。
二、懂40 種外語的父親
維納的父親身材矮小,但充滿活力,感情深沉,思想活躍,反應敏捷,
遇事喜歡錶示自己的看法。與其說他是一個受過專門訓練的學者,還不如說
是個天生的學者。利奧·維納集德國人的思想、猶太人的智慧和美國人的精
神與一身。他習慣於壓倒周圍人,這種意志是受極度強烈的感情所驅使,並
非想駕馭別人的特殊願望。父親是在書面德語為母語的情況下長大的,後來
他去柏林。在舊柏林理工學院學了幾個月的工程學,當時這所學校還沒有從
柏林市中心遷到它在夏洛騰堡後來聞名於世的校址。父親在那裡所受的學術
訓練是短暫的、頗費周折的。他後來離開了德國,去執行一項朦朧的計劃,
想在中美洲某個地方建立一個博愛的、素食主義者的聚居地。
這個計劃從來沒有很好地構思過。另一個投奔維納父親的年輕人很快就
發現這純粹是去冒險,所以很快就放棄了這項計劃。而維納的父親卻隻身來
到美國,他流落在新奧爾良,全身只有50 美分,根本沒有到達中美洲。有幾
年他在西部和南部過著馬克·吐溫小說中的哈克貝萊式的生活。最後他發現
可以透過一條迂迴的道路重返他最適宜的生涯:從事語言學的工作。他先後
在堪薩斯城中學和密蘇里大學教了一段時間的書,接著他進哈佛大學,於是
開始為《蘇格蘭民謠》撰寫文章,並得到了主編的薦舉。這使他獲得哈佛大
學講師的職位,在許多年後,終於當上了斯拉夫語言文學教授。
維納的父親是一個熱忱的學者,興趣廣泛,遠遠超出斯拉夫語的範圍。
他自認為是一個德國式的大學者,這使他產生了一種矛盾心理。在家裡聽別
人說外語成了維納生活中常有的事,他父親大約能說40 種語言,他那麼精通
語言;而由於他作為一個教師堅決要求準確和流利,結果令人有點奇怪,他
幾乎完全禁止維納母親和孩子們說第二種語言。維納一直在這樣一個人的燻
陶下生活,並且意識到自己是父親的親骨肉。於是維納也成為一個同周圍大
多數人截然不同的人。他所以成為學者,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父親的意願,
同時也是他命中註定的。維納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他父親堅持要他接受嚴
格的訓練,他自己學習科學,他父親以那得天獨厚的優勢引導他學習各種古
代語和現代語,還有數學。維納耽所有這些科目都有興趣;但是,只是偶而
的興趣,根本達不到他父親要他一絲不苟地熟練地掌握知識的要求。這些要
求是嚴格的和令人痛苦的,但是,由於他完全理解父親的正直和智力,所以
也就忍受下來了。
他所接受的那種艱苦的訓練把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