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習慣了置生死於度外的革命黨人再次祭起法寶——暗殺!
元月26日晚,二十四歲的四川人彭家珍經過謀劃,守侯在西四牌樓紅羅廠良弼府邸門外。開完御前會議回家的良弼剛走下馬車,身著軍官服的彭家珍喊一聲:“良弼兄!”走上前去。
良弼聽到有人親熱地呼喚他,就停下腳步,疑惑地問:“你是誰呀?”彭家珍說:“怎麼,不認識我了?”說著遞上一張名片。
在昏暗的室外光線中,良弼把名片湊到眼睛前仔細看著。這時,彭家珍從包裡掏出一顆炸彈,砸在良弼腳下!
徐錫麟刺恩銘那一幕幾乎重演,這顆炸彈沒有爆炸。良弼大吃一驚,跳後一步,拔出佩劍就準備格鬥,同時衛兵嘩地圍了上來。
也許是吸收了徐錫麟的教訓,這次彭家珍準備了一大堆炸彈放在包裡。一顆不炸,他立即再掏出一顆,砸在地上。
一聲巨響,血肉橫飛,良弼、彭家珍和八名衛兵、一名馬伕同時倒在血泊中。
彭家珍當場身亡。良弼被炸斷一條腿,家人立即將他送去請外國醫生做截肢手術,因大出血於兩天後死去。
良弼被炸死,整個北京強烈震盪,王公們魂飛魄散,紛紛逃出北京,到青島、旅順等地躲避。皇室強硬分子的障礙排除了。
只需要對付隆裕太后的袁世凱加緊逼宮。他授意印製了假報紙送進宮中,上面大造清帝退位的輿論,並刊登多條“新聞”:說美國送了三艘軍艦給孫文,華僑集資製造軍艦十多艘;官兵都是華僑子弟,由美國訓練而成,聘請美國軍官在艦上指揮;孫文回國後,這些軍艦已部署在威海衛,如皇帝再不退位,就要進攻天津、北京……
隆裕已經嚇得六神無主。袁世凱更收買她的貼身太監小德張,天天在她耳邊說,主子啊,快快退位吧,主動退位了還能有優待條件;如果是被趕下去的那就可屁也沒有了啊!
到這裡,清廷已經窮途末路。又害怕又不甘心的隆裕企圖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她提出:接受共和,但要搞虛君共和,就是皇室再不問國事,名義上的皇帝要保留。
只差臨門一腳了,袁世凱一邊讓代表和南京臨時政府商討皇帝退位的優待條件,一邊使出殺手鐧。2月5日,他授意段祺瑞以前線將領名義致電朝廷,說誰再反對共和,將“率全體將士入京”,“揮淚登車,昧死上達”,電文語氣為最後通牒。本來還想垂死掙扎的少數王公在御前會議上聲嘶力竭,袁世凱一言不發,將電文出示,反對退位者頓時面如土色。
從紫禁城太和殿高高的臺階上向外望去,太陽已經落入西山。天低雲暗,群鴉哀鳴。
2月10日,袁世凱召集內閣和近支王公,討論透過了清帝退位後的優待條件修正案,11日,隆裕太后認可。
優待條件共有三項內容。
第一項《關於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共八款:(1)清帝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待以各外國君主之禮;(2)清帝歲用四百萬兩由民國政府撥發;(3)清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4)清帝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民國政府酌設立衛兵保護;(5)光緒陵寢如制妥修,民國政府支付實用經費;(6)宮內各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閹人;(7)清帝私產由民國政府特別保護;(8)原禁衛軍歸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第二項《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共四條:(1)王公世爵概仍其舊;(2)皇族具有與國民同等的權利;(3)皇族私產一體保護;(4)皇族免服兵役之義務。
第三項《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共七條:(1)與漢人平等;(2)保護其私有財產;(3)王公世爵概仍其舊;(4)民國政府為生活過艱的王公代籌生計;(5)先籌八旗生計,在未籌定前,其俸餉仍舊支放;(6)從前營業、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縣聽其自由入籍;(7)聽其自由信仰原有宗教。
從鴉片戰爭以來,就紛紛議論的清朝的末日真的到了。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的最後一天。
隆裕太后偕同六歲的宣統帝溥儀在乾清宮頒佈退位詔書。最直接葬送清王朝的袁世凱不願意來參加這個葬禮,外務大臣胡惟德替他出席。
胡惟德率領十三位內閣大臣一字排開。面如死灰的隆裕帶著懵懂無知的宣統帝小溥儀出來的時候,眾大臣沒有跪拜,而是一齊向隆裕和溥儀鞠了三個躬。這是事先說好的,幾分鐘後就要變為平民的皇太后已不想再繼續昔日的威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