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山在當選臨時大總統當天,就致電袁世凱,說這是臨時,你什麼時候推翻朝廷,我什麼時候讓你。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面對全國人宣誓,清帝一退位,他就辭職。孫中山知道袁世凱心裡不踏實,就職之後第二天再次給袁世凱去電,說大總統的位子肯定讓給你,你要抓緊行事,“早定大計,以慰四萬萬人之渴望”。
得知孫中山當選並就任大總統,袁世凱如遭雷擊,深感受了革命黨的愚弄;他的心腹親信暴跳如雷,咬牙要“痛剿”革命軍。孫中山一再來電說明,袁世凱只是不信,按他的心理,哪有大位到手然後輕易讓人的?
1912年元月14日,滿腹疑慮的袁世凱秘電南方直接問:孫中山是真準備讓我還是假準備讓我?南方明確回電:清廷一倒,立即讓你。
袁世凱逐漸踏實起來。他還看到了接位於孫中山的天大好處:清室完蛋於孫中山任總統時期,我再從孫中山手裡接總統之位,這可不是我從孤兒(溥儀)寡母(隆裕太后)手裡奪的天下,亂臣賊子的罵名就安不下來了,太好了!
元月16日,袁世凱上奏摺,第一次向隆裕太后提出要清帝退位。
奏摺裡說,全世界的政制,不過是君主和共和兩種,如今環顧全球,共和是潮流。武昌暴亂之後,我們和南方開戰以來,經濟貿易損失很大,列強很不滿,認為是君主制的存在亂了天下。現在是革命黨不要君主,民心不要君主,洋人不要君主,而且,連我們的部隊對君主也沒感情了!這麼發展下去,結果難料,想想法蘭西大革命,皇家的命運是給殺得一個不剩。太后您一定要好好考慮,早順今日輿情,免得“乘輿出狩”,也就是不要最後給攆到荒山野地裡去、乃至更糟糕的下場呀!
這個奏摺的份量可不輕,隆裕太后讀後的反應是:呆若木雞,然後淚如雨下。
她一貫以“孤兒寡母”自憐,把希望全寄託在袁世凱身上,指望著他扭轉乾坤,不料這棵大樹竟也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可如何是好!
跪在太后面前的袁世凱觀察著隆裕太后的反應,見隆裕哭了,他也跟著掉下眼淚來。
這就是政治大人物的過人之處。他告訴自己,跪在太后面前這個袁世凱,可不是那個跟革命黨串通一氣,密謀一起搞掉皇室,然後自己統領天下的袁世凱;現在這個袁世凱,是一個要盡忠保護皇室,可已無力迴天、只能無限愧疚的袁世凱。這兩個角色的轉換,在他毫不困難。
因此應該說,最出色的表演藝術家肯定不在演藝界。
袁世凱流著淚,很響地抽著鼻子,斷斷續續地勸著隆裕。頭腦一片空白的隆裕只能木然應著,翟俑�豕�巧塘俊?br》終於把埋在心裡很久的話攤牌了,效果甚佳,心情很好的袁世凱做步履沉重狀從宮裡出來,卻差點遭受沒頂之災。
北方三位革命黨人正在身懷炸彈等著他!
袁世凱跟南方談和,同時對北方革命黨殘酷鎮壓。北方革命黨人對袁世凱恨之入骨,張先培、董之萌、李獻文三人組成暗殺團,決意要袁世凱的命。
三人等在東華門外,袁世凱的馬車一走近,就連連投彈。爆炸聲中,死傷數人,袁世凱的馬車被炸翻,他被掀出車外,卻沒受傷,被衛兵立刻扶上馬迅速逃走。
死裡逃生的袁世凱驚魂甫定之後,卻發現這次挨炸對他大大有利:第一,總懷疑他和革命軍勾結要奪清室江山的人們看到,革命黨是要殺袁世凱而後快的,哪有什麼勾結!第二,袁世凱正可藉機大講革命黨多麼厲害,在北京已無孔不入,向清廷進一步施加壓力。
感到如此不安全,袁世凱不敢在北京呆下去,提出清廷授權他組織臨時政府,暫設天津。
在隆裕召開的御前會議上,溥偉、善耆、鐵良、良弼等王公貴族第一堅決反對共和,決不讓位;第二堅決反對讓袁世凱到天津暫設臨時政府。
懦弱的隆裕說:“我何嘗要共和?都是奕劻同袁世凱說,革命黨太厲害,我們沒有槍炮,沒有軍餉,萬不能打仗……勝了固然好,要是打敗了,連優待條件都沒有,豈不是要亡國麼?”如今在強硬派的支撐下,她強打精神,等待轉機。
清廷的強硬派溥偉、鐵良、良弼等在辛亥革命爆發後,組織宗社黨,堅決反對向革命黨妥協。這個團體中最為激進、居於領袖地位的,是少壯派良弼。
隆裕不難搞定,而這個死硬分子良弼的宗社黨,不管對於革命黨人還是對於袁世凱,都是實現目標的大障礙。
袁世凱透過汪精衛向南方傳話:逼宮有進展,但宗社黨作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