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4/4 頁)
府,統一號令。12月12日,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商討成立臨時政府。袁世凱一聽急了:要建臨時政府,那肯定就要選臨時總統,老袁現在還是清朝重臣,不可能選他!
袁世凱放出風聲,說清廷也不是不能接受共和,但要到國民會議召開以後再說。這就是暗示南方暫緩選舉。獨立省代表會議進行中,袁世凱令北洋軍向已獨立的山西、陝西發動猛攻,以警告革命黨:說話要算話,別選了別人當總統啊!
考慮到實際情況,南京會議決定暫緩選舉總統,只選黎元洪為大元帥,暫代總統職務。
袁世凱現在難辦的是他要當大總統,就得答應革命黨人把皇帝搞掉;而保留皇帝,又是清廷可以接受的底線,兩方在這個根本問題上他袁世凱沒法折衷調和。
當然,袁世凱可以快刀斬亂麻,不跟朝廷羅嗦,直接推翻了它,什麼隆裕載灃溥儀都沒資格討價還價了。但這樣,清朝就亡在了他袁世凱的手上。清朝亡在誰手上,這個問題很重要:亡在孫中山之手,那孫中山就是開國元勳;而亡在他袁世凱之手,那袁世凱就是篡位賊子——袁世凱認為歷史評價大不一樣,他不願意擔這個萬世罵名。因此他放緩行動,等待和創造時機。
最後解決這一問題的是孫中山——孫中山先當選臨時大總統,然後把位子讓給了他,這樣他就是得位於孫中山,而沒清廷什麼事了。
1911年12月25日,在革命黨人和民眾的望眼欲穿中,孫中山終於由海路抵達上海碼頭。中國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在奔走、浪跡國外十四年後,終於又踏上了祖國的土地。此時,距武昌起義爆發已整整七十五天。
根據旅美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披露的海外可靠史料,武昌起義爆發時,孫中山正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城裡一家華人餐館洗盤子謀生。起義後第三天,他在報上看到訊息,身邊朋友一片歡呼。
儘管國內電報一封又一封飛來,報告喜訊,請他趕快回國主事,孫中山卻沒有急於啟程。他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