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頁)
雲南人非常喜歡吃一種昆蟲——螞蚱。他們把捕捉來的螞蚱集中到一起,倒入燒開的水中,然後扣緊鍋蓋,用大火燒煮一陣子。等螞蚱的顏色由綠黃變成棕色後,把它們撈出來晾曬乾,摘去螞蚱的刺腳和翅膀。食用時,取出一些幹螞蚱用植物油煎炸,就成為一道佐酒待客的佳餚。
雲南墨江哈尼族人吃螞蚱的方法更是獨特。他們捕捉到螞蚱後,用開水將其燙死、曬乾,再除去翅膀、刺腳、尾部和腸肚,只留下頭、身子和大腿。然後把這些東西洗乾淨,放進鐵鍋裡用文火炒熟炒香,再曬涼。接下來就按數量比例在螞蚱中配以鹽、姜、蒜、辣椒、花椒、八角、紅糖等佐料,攪拌均勻,裝進一個瓦罐裡,密封好罐口,食用時取出來就可以直接享受了。這道菜就是很著名的螞蚱鹹菜,味道十分可口。
在雲南,人們還經常用活螞蚱泡酒,以作藥用。據說活螞蚱被放到酒裡之後,從它們嘴裡吐出的分泌物是非常滋養人的。而且,用活螞蚱泡的酒還具有止咳、鎮驚、治破傷風、治療哮喘、祛風除溼、活絡通筋、活血散瘀的功效,十分神奇。
六、草帽當鍋蓋
草帽本來是遮風避雨的東西,可是在雲南的一些地方,它卻被當作鍋蓋使。尤其在雲南南部,家家戶戶的廚房裡都有一兩個草帽鍋蓋。
其實,所謂的草帽當鍋蓋,只不過是說雲南人編的鍋蓋形狀酷似草帽,上尖下寬,呈圓錐體。很多外地人只見過草帽,沒見過草編的鍋蓋,所以就把這種鍋蓋當成了草帽。雲南地處邊陲,交通不便,可雲南人很聰明,很多生活用品都就地取材,利用自然界中的草編製成草帽、草鞋、草鍋蓋、草簾子、草房、草蓆、草工藝品等,而且這些製品都具有隔熱、防潮、涼爽、透氣的特點。
人們用香草、江邊草、鍋蓋草、鈴當草、大葉草、蝴蝶草、山茅草等做芯,再用蘆葦皮纏裹其上,然後用木製扭草機把它們扭成一根根草繩,接著把草繩盤成草帽形狀,用錦竹將其串綴固定,從上到下,從小到大,依次就可編織出一個草鍋蓋。一個草鍋蓋一般至少可以使用半年,有的還能使用一年多。草鍋蓋柔軟性好、透氣性強,用它蓋出的飯有清香的氣味,但是它比較怕水。由於草鍋蓋優點多,人們還編了幾句詩誇讚它:“形同草帽是鍋蓋,透氣保溫真不賴。蒸出飯來更清香,夏日炎炎菜不壞。”
七、鞋子後面多一塊
以前,雲南昆明地區的農村婦女都喜歡穿一種大花布鞋,它形狀像條龍頭翹起的小船,所以人們稱它為“龍船鞋”。但是這種鞋與一般鞋不同,因為它的後跟之上多出一塊方形的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奇異民俗(4)
關於鞋子後面這塊布,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昆明周圍的五個湖泊裡分別住著五條龍。它們經常興風作浪,發水淹沒昆明。仙道張三丰為了降龍治水,專程從武當山趕到昆明。他穿戴得像個叫花子,腳上總拖著一雙布鞋,鞋後跟上有一根拴腳的帶子長長地拖在地上。張三丰來到昆明後,先集中精力收拾滇池中最兇惡的一條龍。一天,這條龍又掀起大風浪,打翻了正在湖裡打漁的漁船,很多漁民因此落水。這時,張三丰兩腳朝前一踢,兩隻爛鞋就飛落到湖裡,並很快變成兩條大船,落水的人都搶著爬上了船。
很快,兩條大船都裝滿了落水的人,可是水裡還有不少人在拼命掙扎著。這時,那兩隻爛鞋後跟上的帶子變成很多根拖在船尾上的救命繩,水中的人們就抓住這些繩子,和船上的人一起回到岸上。大家安全上岸後,兩條大船就消失了。只見張三丰拖著破鞋唱著歌已經走遠了,那雙叫花子鞋後面還拖著布帶子。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張三丰的救命之恩,就在製作的鞋後多留出一塊布。
其實,鞋子後面多出的這塊布主要出於實用、美觀的考慮,也是為了穿鞋方便,類似現在隨鞋附帶的鞋拔子。穿鞋時,用手揪住那塊布順勢一提,鞋子很容易就穿好了。只是這種設計超前一些,所以成了怪現象。
八、竹筒當菸袋
雲南很多地方的人都用竹筒做菸袋,而且都是竹製的水煙筒。它們雖然樣式、大小不同,但是構造大都一樣,都是由筒身、菸嘴構成的。筒身的長度一般在80—90厘米,直徑為10厘米左右,在筒身下部的1/3處切有一個斜口,插入一個直徑2厘米的竹管做菸嘴。菸嘴孔的四周包有一圈銅片,上端嵌兩隻羊角狀竹筒菸袋小角,中間放置火引。一個水煙筒最講究的地方就是菸嘴,有的使用琥珀,有的使用翡翠或瑪瑙,其下端還掛有作為裝飾的絲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