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你要人家探索,又要規定人家怎樣探索,那就乾脆說你不想讓人家探索;倘探索的權利被壟斷,就又快要成為壞迷信了。文學批評的指路,也許正是應該把文學指路引到迷茫無路的地域去,把文學探索創造的權利完全承包給文學。對創造者的尊重,莫過於把他領到迷宮和死亡之谷,看他怎麼走出來怎麼活過來。當然不能把他捆得好好的,扔在那兒。除此之外,作為作家就不再需要別的,八抬大轎之類反倒耽誤事。
禪宗弟子活得迷惑了,向禪宗大師問路,大師卻不言路在何處,而是給弟子講公案。公案,我理解就是用通常的事物講悖論,悖論實在就是智力和現有學問的迷茫無路之地。大師教其弟子在這兒靜悟沉思,然後自己去開創人生之路。悟性就在你腳下,創造就在你腳下,這不是前人和旁人、智力和學問能管得了的。
文學批評給文學指路,也許應該像禪宗大師的給其弟子指路,文學才不致淪為一門仿古的手藝,或一項摘錄學問的技術。
文學批評當然不僅是為了給文學指路,還有對文學現象的解釋,幫助讀者理解作品等等其他任務。這是另外的問題。
10。現代物理學及東方神秘主義及特異功能對文學的啟示。
我不精通物理學,也不精通佛學、道學、禪學,我也沒有特異功能。我斗膽言及它們,純屬一個文學愛好者出於對神秘未知事物的興趣,因為那是生命存在的大背景。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自言自語(6)
過去的經典物理學一直在尋找,組成物體的純客觀的不可分的固體粒子。但現代物理學發現:“這些粒子不是由任何物質性的材料組成的,而是一種連續的變化,是能量的連續‘舞蹈’,是一種過程。”“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實在。”“質量和能量是相互轉換的,能量大量集中的地方就是物體,能量少量存在的地方就成為場。所以,物質和‘場的空間’並不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東西,而不過是以不同形態顯現而已。”這樣就取消了找到“不可分的固體粒子”的希望。
現代物理學的“並協原理”的大意是:“光和電子的性狀有時類似波,有時類似粒子,這取決於觀察手段。也就是說它們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能同時觀察波和粒子兩方面。可是從各種觀察取得的證據不能納入單一圖景,只能認為是互相補充構成現象的總體。”現代物理學的“測不準原理”是說:“實際上同時具有精確位置和精確速度的概念在自然界是沒有意義的。對一個可觀測量的精確測量會帶來測量另一個量時相當大的測不準性。”這就是說,我們任何時候對世界的觀察都必然是顧此失彼的。這就取消了找到“純客觀”世界的希望。“找到”本身已經意味著主觀的參與。
現代物理學的“嵌入觀點”認為:我們是嵌入在我們所描述的自然之中的。說世界獨立於我們之外而孤立地存在著這一觀點,已不再真實了。在某種奇特的意義上,宇宙本是一個觀察者參與著的宇宙。現代宇宙學的“人擇原理”得出這樣的結論:“客體不是由主體生成的,客體並不是脫離主體而孤立存在的。”
上述種種細思,與佛、道、禪的“空”、“無形”、“緣起”、“諸行”、“永珍唯識”等等說法非常近似或相同。(有一本書叫做《現代物理學和東方神秘主義》,那裡面對此講得清楚,講得令人信服。)
看來我們休想逃出我們的主觀去,休想獲得一個純客觀的世界。“透過感覺認識的物質是唯一的現實世界”——這話可是恩格斯說的。這樣,我們還能認為美是客觀的嗎?還能認為文學可以完全客觀地反映什麼嗎?還能認為(至少在文學上)有個唯一正確的主義或流派嗎?還能要求不同心靈中的世界都得是寫實的、清晰的、高昂微笑的世界嗎?尤其對於人生,還能認為只有一家真理嗎?……
特異功能有什麼啟示呢?特異功能證明了精神 (意念)也是能量存在的一種形態(而且可能是一種比物體更為“大量集中”的能量),因而它與物質也沒有根本性的不同,也不過是能量“不同形態的顯示而已”。這樣,又怎麼能說精神是第二性的東西呢?它像其他三維物體一樣地自在著,並影響我們的生活,為什麼單單它是第二性的呢?為什麼以一座山、一臺機器的形態存在著的能量是第一性的,而以精神形態存在著的能量是第二性的呢?事實上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和主義是可以離開精神的——包括否定這一看法的理論和主義,我們從來就是在精神和三維物質之中(在###之中),這即是一種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