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從事話劇的青年率先在北京成立了業餘話劇團體,定名為“北京劇社”,為活躍北京話劇活動奠定了基礎。
北京劇社於7月23日公演《幹嗎》,標誌著話劇活動的起點。劇社的社員是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和一般職業青年,都是熱愛話劇的年輕人。
北京劇社自1938年成立至1945年停止活動的七年間共演出《幹嗎》、《雷雨》、《日出》、《原野》、《茶花女》、《北京人》等劇目,當時,聚集了許多有志話劇事業的青年,如石揮、馬進、楊師香、侯景夫、陳光、舒潤華等許多人。除謝世的以外,現在他們都已經是年過花甲的老人。許多人仍堅持在戲劇和電影陣地上繼續貢獻自己晚年的精力。
北京劇社成立之後,有的學校也成立了話劇團,如育英劇團、晨鐘劇社等等。由於租賃劇場困難,他們主要在學校演出,對社會上沒有多大影響。
北京劇社的每個劇目都精雕細刻,決不輕率演出,所以公演機會不多,不能滿足廣大觀眾願望,因此,顧嘉思、範映、陳光等醞釀再成立一個業餘話劇團體,打破北京劇社孤軍奮戰的局面。1941年11月16日成立了四一劇社,宗旨主要是“推進話劇運動,謀多次的上演”。劇社成立後在北京飯店首次演出了曹禺的《北京人》。觀者如潮,沒有座位了,最後的一位觀眾借來一百多把摺疊椅,滿足了觀眾的願望。
1943年,四一劇社與仙宮電影院簽訂了長期公演話劇的合同,企望由此把業餘改變為職業化劇團。天公不作美,第一場演《日出》正趕上大暴雨,劇場停電,僅有的二十多位觀眾不肯退票,就用蠟燭演出。之後陰雲密佈半個月,雨下下停停,劇場不願繼續,四一劇社創辦小劇院以實現職業化的美好願望也破滅了。
四一劇社是熱愛話劇藝術事業的集體,並沒有因職業化受挫而氣餒。又排練了大批劇目。1944年,為了開展話劇活動,爭取自己的存在,決定約請京劇著名演員演話劇,這個設想得到了李世芳、白玉薇、張玉英的贊同。經過商議共演了三個劇目:李世芳飾演話劇《秋海棠》劇中名旦吳鈞,白玉薇飾演《雲彩霞》中的京劇女伶雲彩霞,張玉英飾演《一代女伶》中的紅女伶,此外還約請電影名演員王元龍擔任導演,於1945年3月公演,場內座無虛席。
此外,除了北京劇社,四一劇社相繼成立了許多業餘話劇社,其中成績顯著的是:甲申劇社、晨鐘劇社、古城劇社、藝生劇社、北德劇社、北電劇團等。以1944年為例,全年演出的話劇團體十二個,劇目二十三個,共在劇場演出二百五十場以上,被稱為“話劇年”。
………
北京話劇(2)
………
從1938年北京劇社成立至1945年抗日勝利這七年的時間中,在淪陷區的惡劣環境中,以北京劇社為榜樣,所有的業餘團體都堅決頂住一切壓力,堅決演出名著,形成在政治上不屈,在藝術上嚴肅的作風,爭取了觀眾,佔領了舞臺,可說是北京話劇史上光輝的一頁。
因為當時話劇演出非常火暴,觀眾無不先睹為快。一些藝人就改行演話劇,為的多掙幾個錢,可是就弄得不倫不類。
這種演出大都在小書館小劇場,門口立塊牌子,寫著劇名,有人在那吆喝:“看話劇,看話劇,五分一位,五分一位。”錢倒不貴,有個老頭從這路過,“大爺,看話劇吧,五分一位。”
老大爺一想,總聽人說話劇,沒看過,五分也不貴,看吧,掏五分錢,“裡邊請——”
進門一看,門口有個桌子,後邊坐個人,桌子上有個電鈴,裡邊一個個的座,老大爺坐下了。臺上正演著呢,一個少爺向一女的求婚:“啊,親愛的妹妹,我愛你!”
“鈴——”電鈴響,“交錢吧老大爺!”“剛才不給了嗎?”“剛才是剛才,現在是現在,前後臺三十多人,您也不在乎,交錢吧!”“多少錢?”“五分錢。”“給你!又要錢!”
接著看,臺上那女的說:“哦!親愛的哥哥,我也愛你!”
“鈴——”又響了。“交錢吧老大爺!”“怎麼又來了!”“前後臺三十多口子,你也不在乎這點錢。”“多少錢?”“一毛。”“又漲了!”“快點吧?老大爺!”“真要命,給!別來了!”
臺上接著演:“啊,妹妹你嫁給我吧!”
“鈴——”又來了。“老大爺,交錢吧!”“怎麼沒完了?”“您沒看見嗎,臺上都快結婚了!”“還沒結婚我就花兩毛了,她要生孩子我得花多少錢?”“快點吧,老大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