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建議梁啟超到日本大使館尋求伊藤博文的庇護,要伊藤博文發電報給上海領事館。
第二天早上,譚嗣同和梁啟超在日本使館見面了,譚嗣同將自己的書籍、寫過的文章交給梁啟超,要其代為保管,梁啟超努力勸譚嗣同和自己一起逃跑,譚嗣同只回了他一句:〃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酬聖恩。〃
清軍似乎將譚嗣同忘記了,一連幾日,譚嗣同的住處都安安靜靜,就像從未牽連進維新之事。譚嗣同依然為營救光緒做著徒勞的努力,日本使館接二連三地要譚嗣同逃往日本,都被譚嗣同回絕了。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之未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者,有之,請自嗣同始〃。
9月25日譚嗣同被抓。而康廣仁、楊深秀等也被先後逮捕。
在獄中,這些維新志士就都知自己生機渺茫。維新志士劉光第、楊銳被捕後,很多京城官員都聯名上書,要保二人。獄方也沒有從二人口中得到什麼證詞。可在9月28日,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慈禧就下了斬人的命令。
。←蟲工←木橋 書←吧←
第59節:五 載湉無湉日,君子無善終(3)
9月28日,譚嗣同、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等人被押上囚車,送往菜市口的刑場。在此之前,押解譚嗣同的獄卒在監獄的牆上發現了一首小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康廣仁在死前說:〃若死中國能強,死亦何妨?〃
劉光第在死前質問:〃未訊而誅,何哉?吾屬死,正氣盡!〃
譚嗣同在死前似乎想向監斬官剛毅說些什麼,可剛毅故意走開不聽,未幾,譚嗣同的人頭就已落地。
所幸的是,維新變法最重要的人物康有為躲過了一劫。
9月20日,光緒透過密詔要康有為去上海。康有為不敢不從,遂登上可開往上海的輪船,後來,康有為才意識到,光緒在寫密詔時已經預料到自己就要遭致不測,這才想辦法保護康有為。而在京城裡,李提摩太得知慈禧要對維新人士撒開天羅地網後,就立即聯絡英國駐中國使館,要英國方面保護康有為。
9月24日,康有為從船上一下來,就被等在那裡已久的英國官員〃抓〃住了,英國官員核實了康有為的身份,並告訴康有為,外間正說康有為毒殺光緒,清政府下旨說但凡抓住康有為,可就地正法。康有為並不知北京已發生政變,當即如五雷轟頂,就準備向海裡面跳,就在這時,被英國官員抱住,送到了英國軍艦上。康有為以為自己必死無疑,還給家人寫了封遺書:〃吾以救中國,故冒險遭變,竟至不測,命也。然神明何曾死哉。〃
可等待康有為的不是死,而是生。
上海方面早就得知康有為奔赴上海的訊息,也早早派人守候,清政府買康有為人頭的價錢是2000大洋。就在9月23日,上海方面就在未徵得英國方面許可的前提下,搜查了一艘英國輪船。英國為此提出抗議,同時,英國方面也意識到,用輪船直接將康有為救到國外的辦法行不通。於是,英國官員這才假扮成捉拿康有為的人,率先將康有為截住,巧妙地告訴康有為,他正處在危險中。然後想辦法將康有為送上英國的兵船,載往香港。
康有為在船上得知自己的弟弟康廣仁已經被抓,禁不住痛哭起來。
為維新而死,追兵至而不思逃跑,可以成就名節,為維新活,想方設法保住性命,亦可以成就名節。康有為和梁啟超在成功逃亡後,不斷地著書立文,探討救國之方。他們的維新之舉是失敗了,但至少告訴後人〃此路不通〃。
當時,一個在中國的英國官員赫德在日記中寫道:〃翁同龢問我是否還有時間去做加強中國國力的事,比如改革、建陸軍、海軍等等。我告訴他們,一切將取決於他們在未來能實實在在地做什麼,如果他們決定明天就真的開始改革,那麼今天的犧牲就無關緊要。如果他們根本不想推動改革,今天的犧牲就失去了意義,就好比向狼群扔出去的一塊肉,只能讓狼暫時不追上來……。〃
虹橋書吧BOOK。
第60節:五 載湉無湉日,君子無善終(4)
慈禧不是沒有變法的心,她曾對光緒說:〃變法乃吾素志。凡所實行之新政,但不違背祖宗之大法,無損滿洲權勢,即不阻止,兒可自為之。〃榮祿的親信陳夔龍也在記述戊戌變法的書裡談到,慈禧對新法本身並不仇視。但正如王照所言,慈禧是個〃但知權力,絕無政見〃的人,慈禧崛起於宮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