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令,要求德意軍隊首先佔領愛琴海沿岸和薩洛尼卡灣,最後佔領希臘本島以及海上附屬島嶼。
巴爾幹戰役
毫無疑問,一個順從或合作的南斯拉夫政府對於德軍部隊南下非常必要。3月25日,德國和義大利強迫貝爾格萊德的南斯拉夫政府在《三國條約》上簽字。然而,兩天後,在英國外交部的鼓動下,南斯拉夫空軍中的塞爾維亞軍官發動了一次針對保羅王子政權的武裝政變,廢除了條約,建立了由杜尚·西莫維奇將軍領導的國家聯合政府,擁戴當時只有17歲的彼得王子成為君主。
對此,希特勒大發雷霆。對他來講,這個條約是非常“公平”的——南斯拉夫允許德國部隊自由透過該國去攻打希臘,作為交換,南斯拉夫將得到希臘的薩洛尼卡。於是,他下令執行“懲罰行動”,對不設防的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進行空襲。於是,就在4月6日復活節這一天的凌晨5時10分,勞爾將軍指揮下的第4航空隊開始對南斯拉夫各個機場發動進攻。其中,484架轟炸機和俯衝轟炸機在250架戰鬥機的護航下,先後出動3個波次對貝爾格萊德進行了持續20分鐘的轟炸。據報道,當時的地面傷亡數字從5 000人到17 000人不等,但這次打擊使得南斯拉夫年輕的國王和他的政府驚慌失措,逃亡海外。南斯拉夫陸軍制定了“-41”作戰計劃,該計劃與1939年波蘭採取的作戰行動非常相似,主張在邊境線上進行全方位防禦,這幾乎牽制了整個陸軍的27個師。因此,這項計劃對於德國人是非常有利的。其間,南斯拉夫軍隊實施的唯一一次進攻是與位於阿爾巴尼亞邊界的希臘部隊聯合進攻義大利軍隊。
在陸地上,馮·魏克斯將軍指揮德國第2集團軍從奧地利發起進攻,克萊斯特將軍指揮原計劃進攻希臘色雷斯的第1裝甲叢集則從保加利亞向貝爾格萊德推進。經過短暫的戰鬥,第1裝甲叢集突破了南斯拉夫第5集團軍的右翼防線。一天後,第1裝甲叢集攻佔尼什,轉而進攻貝爾格萊德,沖垮固守在摩拉瓦峽谷的南斯拉夫第6集團軍的防線。4月8日,德軍第14裝甲軍抵達斯科普里。德國第12集團軍向色雷斯發起進攻,派遣第裝甲軍向西進發,直插南斯拉夫南部瓦爾達爾地區,直接威脅著馬其頓和莫納斯提爾關隘。4月10日,該軍與駐紮在奧赫裡德湖地區的義大利軍隊匯合,迅速進入陣位,他們將從這裡對希臘北部發起進攻。
部署在保加利亞的德國空軍轟炸機開始對比雷埃夫斯發起空襲,擊中“克蘭·弗雷澤”號汽船,這是一艘為英國遠征軍運送彈藥的貨船。由此引發的接連不斷的爆炸幾乎摧毀了整個港口。
4月12日,德意軍隊開始向希臘進發。在德國空軍第4航空隊的支援下,義大利第5、第6和第11軍對位於盧布林雅那地區周圍的南斯拉夫第7集團軍發動攻擊。由於對方正在向東南方向撤退,義大利軍隊幾乎沒有遇到抵抗。此外,還有一支大約3萬人的南斯拉夫部隊在代爾尼采附近集結,等待向義大利人投降。4月13日,在一場大膽的突擊之後,納粹黨衛軍第2步兵師所屬的黨衛軍“帝國”師的摩托化偵察部隊奪取了貝爾格萊德。
第1章 新秩序的形成(9)
這場戰役的最後戰鬥在歷史名城薩拉熱窩打響。魏克斯將軍意識到該地區的山嶺地形非常適合開展持久戰,如果南斯拉夫人在山區進行頑強抵抗,戰鬥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第2集團軍被重新編成2個追擊叢集,以繼續對南斯拉夫人施壓。西部叢集由近期抵達的步兵軍司令部指揮,下轄軍和軍的4個步兵師以及第14裝甲師。東部叢集由第1裝甲叢集指揮,下轄6個師,其中第8裝甲師任先頭部隊,從東部向薩拉熱窩推進。第4航空隊奉命對預計在莫斯塔爾—薩拉熱窩地區出現的敵人部隊集結地進行空中打擊。
4月13日傍晚,當德軍第14裝甲師逼近薩拉熱窩之際,忽然得到報告稱,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正在莫斯塔爾進行激戰。德軍飛機立刻掉轉機頭去支援自己的克羅埃西亞盟友,向塞爾維亞陣地發起攻擊。到第二天,兩個種族之間的戰鬥已經擴大至整個達爾馬提亞地區。4月15日,第2集團軍的兩個追擊叢集開始包圍薩拉熱窩。當兩個裝甲師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進入該市時,指揮部設在薩拉熱窩的南斯拉夫第2集團軍停止了抵抗。就在貝爾格萊德淪陷4天后的4月17日,星期四,晚上21時,南斯拉夫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4月8日,德軍開始進攻希臘,攻勢異常迅猛和殘酷。威廉·馮·李斯特將軍指揮第12集團軍突破色雷斯地區的希臘防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