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在1952年,保加利亞工業發展的總體水平以及增長率如下:
1939 1948 1952
全部工業 100 203 430
甲類工業 100 329 821
乙類工業 100 166 315
電力和熱能 100 200 490
燃料工業 100 184 299
黑色冶金、採礦 100 156 333
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 100 622 1800
化學和橡膠工業 100 220 688
建材工業 100 199 535
伐木和木材加工 100 227 317
造紙工業 100 208 325
玻璃和陶瓷 100 325 817
紡織和服裝 100 188 405
製革、毛皮、製鞋 100 275 765
印刷工業 100 165 229
食品和調味品 100 164 329
在這個表中,我們真正領略到了保加利亞工業的騰飛,大工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不過因為本來保加利亞的工業化水平就比較低,在全國性大工業的統一發展中,取得這樣的結果也是很正常的。不過這張表中還是有一個亮點,那就是冶金工業。在全保加利亞沒有進入機器化的時代,幾乎所有的採礦和冶金工業都是在小作坊中完成的,而現在因為工業化的發展,保加利亞已經開始在冶金工廠中進行生產,不久以後這個行業就會爆發出難以想象的活力(1975年的生產量是1939年的700倍)。但是我們在表中也可以明確的看出重工業在保加利亞的生產生活中的佔有越來越大、越來越廣泛。成為了盲目的發展重工業,輕視輕工業和手工業的畸形發展。在這個時候因為經濟總體是好的,而且在蘇聯也沒有爆發出重視重工業的錯誤,所以保加利亞仍舊是把資金用在投資分散的困難大的眾多專案中。長此以往,必將會造成重工業建設的後續資金無法跟進,工業生產停滯不前的結果,最後徹底損害已經完成的工業化,動搖整個政策。不幸的是當時的輕工業好像除了食品加工和調料製造類比較被重視外,其他都是停滯不前的。1939年工業在公民經濟中只佔;1948年加大到;1952年更是變為45%。重工業和輕工業的比重也到達了:。工業的發展也促使了就業人口的增加,為了解決經濟區問題以及就業人口統計問題,保加利亞政府在1949年9月22日宣佈吧保加利亞重新劃分為14個州,各州有各州州長經過中央統一調配實現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現。重新劃分的州更適合解決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配比,對保加利亞的經濟發展也別是公有制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到1952年為止,在保加利亞的國民經濟部門中公有制和私有制所佔的比例由1948年的:變為87:13。工業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完全超額完成工業化的指標。
不過相對來說農業就稍差一些了,但所獲得成績也是很可喜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初期,保加利亞的農業總方向建立農業合作制。在1950年的農業勞動生產合作社第二次全國代表會議上,對這個方向進行了章程的批准。有了這個章程,各州代表進行了全面的領會,開始了對保加利亞農業合作化的迅速發展時期。
據統計,從1948年到1952年:
保加利亞的農業勞動生產合作社從1100個增加到2739個;
入戶農戶從萬家增加到萬家;
合作化耕地從290萬狄卡爾增加到2570萬狄卡爾;
已經入社的土地從上升到。
在這幾年中,合作化主要是在平原地區,特別是穀物產區進行的。根據1951年8月1日的資料,合作化耕地比重在平原地區和穀物產區的各縣分別達到:
帕夫利金縣:
斯維希托夫縣:
尼可波爾縣:81%
波波沃縣:
託謝夫將軍縣:
五一縣:76%
巴爾克奇縣:
新札果臘縣:
切爾潘縣:
托爾布欣縣:
普列文縣:
為了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保加利亞共產黨做出了很多努力,特別加大了對農業勞動合作社的投資,整個一五期間投資了8800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