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怎麼選擇企業的方向?這是領導層的戰略決策。(2)企業大方向選定之後,內部怎麼對準?這就牽扯到內部流程、控制等。
為了將問題討論得更清晰、更深入,《管理學家》雜誌重磅出擊,由理論界的代表——《管理學家》雜誌主編席酉民教授邀請實踐者的代表——一航集團副總經理張新國先生,就流程管理與企業戰略進行高峰對話。這也是《管理學家》在2008新年的一次有益嘗試。
張新國認為:只有按企業戰略目標和客戶需求對業務流程進行改進與設計,並將業務流程管理與激勵體制結合起來才能保證對準。如果做事情沒有路線圖,僅憑每個人的習慣,就無法與戰略對準。所以,我們一方面需要將工作流程顯性化,另一方面,也必須具備良好的知識結構。因為只有工作流程顯性之後,我們才能知道哪些流程與戰略一致,哪些流程與戰略不一致。只有當自身知識結構完備,並用最好的知識結構來設計流程,將工作的程式結構化之後,我們的流程才能被改進和再設計,才能保證流程的效率。
為更好地保證理論有深度、清晰地呈現對話者的思維邏輯與邏輯的轉換角度,《管理學家》精心選擇了幾個或生動或深刻的話題,以對話體的方式做一場現場回放。
流程是一切管理的基石
隨著人們的知識量增加,資訊分佈已經非常不對等,企業要想指揮和控制每個員工的行為幾乎是不可能的。對整個組織而言,縱向的層級和橫向的分工已經使組織本身變得非常複雜,要關注的東西很多,“在企業裡究竟什麼在創造價值”這個根本問題反而越來越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在積極探尋一些新的管理方式。
價值創造的源泉
席酉民:我這次去西班牙、法國,特地訪問了幾所比較務實的大學,包括全球知名的巴黎理工大學。
※虹※橋※書※吧※BOOK。※
第66節:企業與管理(32)
巴黎理工大學讓它的學生享受到全球最好的工程學方面的教育。學生在這裡求學的四年,必須到國外同專業領域內最好的大學學習,共享該大學的實驗室與老師,而且還被要求到與學科理論結合最為緊密的企業中去實踐,順便將實踐中的問題再帶回來。學生不僅需要自行承擔出去學習或實習的費用,而且向巴黎理工大學繳納的學費一分都不能少。巴黎理工大學作為一個品牌提供者,透過自己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整合全球最好的教育資源。
校方向我介紹該模式時,我開玩笑說,你們巴黎理工什麼都不要做,就讓別人去培養學生,你們只管收錢吧。大家都笑了。連最為傳統的教育機構大學都在尋求新型的商業模式。帶有知識、研發、生產一體化的新型公司,可能會成為未來世界最具特徵的一種組織形態。張總原來所在的研究所正是這樣的一類組織,也正好實現了非常成功的變革。剖析這種組織形態的變遷對管理提升很有啟示。
張新國:今年(2007年)我走訪了四家歐洲公司,上個月,我又到了美國。我看到全世界的大公司幾乎都在實行相類似的管理模式,只是名字有些不一樣罷了。通用公司命名為六西格瑪,波音說是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實質內容都是一樣的。
我們的周遭都在談論“變革”,管理在變革,企業也在變革。變革實際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持續改進、漸進式的變革;另外一種就是躍進式變革。前者是在原有正規化內不斷的改變,後者則放棄原有的正規化。從工業經濟發展到市場經濟,再到知識經濟,它們的正規化完全不一樣。一個是物質,一個是知識,它們的屬性也不一樣,這就屬於躍進式的變革。
談論變革,我們還必須從創造價值的源頭說起。普遍意義上,我們每接手一個組織,都要分析它的組織結構。我們所有組織的領導者,都能清晰地講出自己的組織體系結構。但是,如果從系統論觀點看,這些都是靜態系統。組織結構圖可以描述出該組織分多少層,用什麼樣的關係規定誰向誰彙報,誰指揮誰,誰是董事長,誰是總經理,有多少部長,多少處長,管理多少部門等等。
問題是,所有組織裡,顯性的東西都不創造價值,創造價值的東西卻是隱性的。企業創造的價值,就是從發現客戶需求到滿足客戶需求這樣一個過程。
隨著企業的業務越來越複雜,企業的組織結構也越來越大。事實上,越大越複雜的組織,其業務流程越是看不見。曾經和現在的手工業者還可以看到流程。例如,我們生活中可能碰到兩種人,配眼鏡的、配鑰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