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法家理論的集大成者韓非,這兩位堪稱是法家中流砥柱的傑出人物,他們正是出自於儒門諸子之一的荀況門下。身為儒家一代宗師的老師荀子,偏偏教出了一對精通法家之學的門生,這事推敲起來豈不是很讓人捧腹?
經過鄭鐸一番解釋,林旭似懂非懂地說道:
“……鄭先生之意是說,鎮壓氣運與名份有關?”
“正是此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孔夫子其實說得很直白了。凡欲鎮壓己身氣運者,俗人則埋鎮物於祖墳、廬舍之內,神祇則需順天應人,方可有望成事。”
沉默了半晌,林旭撓著頭,很是不好意思地說道:
“這個……在下學問淺薄,您能說得再簡單一點嗎?”
鄭鐸是教書育人的私塾先生,對於講課這回事從來沒有不耐煩的時候,當下點頭說道:
“昔年呂望之故事,尊神如何不記得了?”
聞聲,林旭先回憶了一下呂望是誰,而後他的眼睛越睜越大,用一種難以置信地口吻說道:
“姜太公!你是說封神榜?”
。
卷一
096封神榜·書·
'更新時間'2011…09…0600:28:57'字數'3625
“非也,封神臺方是根本,那封神榜反倒不過是一件信物罷了。”
鄭鐸的身份雖然只是個鄉野私塾先生,他卻有著那些磚家叫獸所不具備的職業精神,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為前來求教的林旭闡明道理也是不遺餘力的。
乍一聞聽此言,林旭仿如在一間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子裡憋了許久,忽然間有人好心開啟一扇窗子,外間的明媚陽光和新鮮空氣一擁而入,那種滿心的歡喜真是難以形容出來。
頓覺心中豁然開朗,林旭喜不自勝地起身,朝著鄭鐸作揖道謝說道:
“林某受教了,只是這封神臺如何說法,又該如何建造,不才還望先生賜教。”
“賜教不敢當,請尊神容在下細細道來。”
不得不承認,史家是一個極其善於打探訊息和蒐羅大人物隱私的情報組織。他們在竊取秘聞和小道訊息方面的專精程度絕對媲美古代版的狗仔隊,堪稱是無孔不入的傑出典範。人們常見在史書上出現違和的場面,譬如說那種只是兩個當事人在私下裡交談的古怪場景,照說不該有第三者在場,甚至很多時候是在全封閉的密室裡,暗中商議諸如造反和毒殺皇帝之類的絕密勾當,走漏一絲風聲就要誅滅九族的殺頭買賣,斷然不容別人旁聽。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些看似不可能外傳的內情卻都被不該在場的史官們清清楚楚地記載下來,白紙黑字地寫在史書上供後人瞻仰前輩反賊們的無恥風範。
若是基於這些事實進行逆向分析,要麼是史官們自己在家裡咬著筆頭,沒事異想天開瞎編出來的,要麼是他們三更半夜不睡覺,悄悄地跑去聽了人家的牆根,鐵定不會再有第三種解釋了。
那位在習慣上,被民間尊稱為“姜太公”的呂望,本身是史家子弟出身,他的母親則是出自先秦時代的重要貴族姜姓,這也是呂望後來混得風生水起的根本原因之一。若非內情如此,在尊尊親親的神裔社會中,一個草根庶民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上位。
先秦時代稱呼姓名的普遍規範是,男子稱氏,以分貴賤。女子稱姓,以別婚姻。
姜姓在當時是不折不扣的名門望族,其地位之高是後來人難以想見的。貴如夏商周三代的帝王也要經常要與姜姓聯姻,不斷迎娶姜姓女子為妻,維繫雙方的良好關係,其他的中小諸侯們就更不用說了。
這位註定了要幹出一番大事業的呂望,先是在史家學習了一段時間,後來不知什麼原因,他轉投到兵家門下研習兵法,最後是靠算計商代的亡國之君帝辛得手,協助周人滅亡殷商得以出人頭地。在滅商後不久,新興的周王朝開始論功行賞,隨即將呂望分封到了東海之濱,命他監視東夷部落,於是呂望建立了後來大名鼎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齊國。
前面所說到的這一段是寫入了正史的內容,在充斥著神仙妖魔鬥爭的野史中,姜太公的身世背景就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無論是關於呂望的修行者出身背景,抑或是他在崑崙山學道的學業履歷,似乎都在隱隱暗示著一件事,周代殷商的這次改朝換代,最初的起因和最終結果都非常不單純。乃至於到了後來,有好事者寫了一部神怪誌異小說,其中搜羅了數不清的黑材料,集中彙編為《封神榜》一書,書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