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是《藝術人生》欄目組的一句口頭禪。它頻頻出現於製片人王崢之口,出現於策劃們、編導們之口,甚至貫穿於節目製作的整個過程。
別航程:在開策劃會的時候大家都會說這兩個字。說這兩個字的時候,大家心裡特急促。大家說了一大堆的話,思前想後,繞來繞去。提出所謂的乾貨實際上就是說你這個節目到底想要做什麼,到底想要幹什麼,這一些東西編導都要啟發策劃,然後大家來幫助你。
馬寧:乾貨就是有用的東西,是有效資訊。因為拿到很多資料,找的資訊越多,最核心的東西越容易被掩蓋。一期節目畢竟只有50分鐘,錄製了三個小時,最後只剩下50分鐘,最終留下的東西就是乾貨。什麼東西是經過現場,經過編輯,經過嘉賓的表達,經過包裝都沒有衰減,這就是乾貨。
李謙:乾貨是能表達節目主題的一切,是有血有肉的新鮮的東西。可能是故事,可能是情感,都是《藝術人生》最核心的東西。
王崢:乾貨多少標誌著電視傳播到達率是多少。受到觀眾喜歡的就是乾貨,剩下的就是水貨。乾貨就是人際交流。
腹有詩書氣自華
《藝術人生》團隊所聚集起的不是一群以精明自居和得意的人。他們的驕傲與自豪在於他們心靈的敏感和彈性,在於他們的〃燃點〃很低,在於他們永遠有著接觸人的機會和〃渴望接觸人〃的願望,這使得集體中的每個成員將自己飽滿無邪的才情凝結於《藝術人生》這個載體並不能自持地外露,種種也許想象不到的關係以出人意料的方式串連起來。於是,平凡中透視出偉大,人的內在的真、善、美得以發現。於是,我們看到了《藝術人生》作品裡蘊藏的激情和力量。
馬寧:請嘉賓以前的朋友來到節目中,這個可能在其他的節目裡很早也有,《藝術人生》是做到極致的一個。《王姬》那期節目,她的戰友來到了節目現場,他們並沒有大是大非、大生大死的東西,都是還原記憶的碎片。現場的那個舞蹈大家可能都忘了,但是大家當時看的時候並不是在看專業舞蹈演員的表演,而是看一種情懷。還有像劉歡那一期節目裡面吃的糖都是大白兔糖,所有的一切細節都是還原到當時的狀態。你會看到無數個驚喜在演播室發生,同時怎麼把一種情懷錶達出來,這就是我們編導的目的。
從電視節目操作的角度來看,《藝術人生》在尋找對於嘉賓和觀眾來說,共同的〃情〃是什麼?從這個〃情〃入手,手段於是變得有效。找到了共同的〃情〃,從觀眾的收視心態看,他們容易被共同的命運經歷和情感體驗所打動。
第八章 致命的鉤子(8)
策劃人于丹把《藝術人生》的情懷錶達定位為人文訴求。
于丹:今天的媒介產品沒有什麼叫最好的,只有什麼叫唯一的。一個嘉賓不在於別人是不是做過了,甚至自己是不是做過了,而是在於此時此地,在50分鐘的節目當中,你能提供的唯一訴求是什麼。王崢從欄目創辦一開始就提到關注一些有知識分子特徵的藝術家。他們能夠提供的唯一性是什麼呢,就是與眾不同的一些情結。《藝術人生》最大的亮點是它的人文訴求,它的核心價值就是王崢經常說的悲憫之心。悲天憫人這句話,說出來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容易。挑戰的是什麼,挑戰的不是你溝通的技巧,而是你做人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火候。
策劃人鹿郡:做《紅樓夢再聚首》的時候,比如說出場的問題,要麼就不出場,要麼就所有人亮相。最後說必須得亮相。所有人亮相時間很長,張口說話讓不讓人寒暄?這時你得考慮人家的情感,那麼多嘉賓好多年沒有見了,不說話就下去也不行,還有很多人情的東西在裡面。整個出場最後是把演員表、製作人表對著一起走,現場允許他們互相說話寒暄。節目開始光入場就入了一個多小時,全組的人始終陪著。《藝術人生》比較尊重人情,重視人本,讓來到欄目組的每個人心裡都舒服,不管你是大人物還是小人物。
細細品味《藝術人生》所倡導的那份濃厚的人文關懷,它們是對真實、善良、美麗持之以恆地追求和呈現。藝術,人生,對於這群製作《藝術人生》的人來說,一方面是直接體驗的情感經歷;另一方面,又驅使著他們在手藝上向完美之境推進,激勵著他們不斷創新。
還是在半個多世紀前,即1940年沃爾夫岡·威廉撰寫他的博士論文《電影的啟發效果》時,曾向德國觀眾做了一個調查。他的調查報告是以20名大學生的問題答案和對23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進行集中訪問的記錄為基礎的。他收集到的答案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