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牛奶要等到星期天才搞促銷活動,星期天買牛奶可以節省1美元多呢,所以當然要等到星期天才買咯,沒辦法,只好委屈寶寶忍耐一下了。
這時我才意識到他是多麼欠理性,在前面委託中介買房的過程中,他不願花半天時間去省那1%的佣金額,也就是2000美元。然而,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卻更願意花時間來剪那些優惠30%、40%,實際上才省了1美元左右的優惠券。讓我們想一想,他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剪這些優惠券才能省出2000美元呢?不是半天,也不是半個星期,也許是半年或者更多的時間。當然,這其中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比如在買房的事情中,可能是他礙於面子而不願意去修改合同或者他本人特別享受這種剪優惠券的過程。但是,相比這兩種情況,有更大的可能是因為他受了比例偏見的影響做出這樣自相矛盾的事情。由於比例小而忽視了實際更大的金額,因為折扣比例大而將自己侷限在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錢上,實際上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否也有很多類似過於看重比例而輕視絕對收益的行為呢?大多數人往往會受到比例的影響,過多地注重於小處的節約,而對大處小比例的節約卻視而不見。很多人和正常的傻瓜一樣,在晚上坐計程車時還要跟司機討價還價一番,去飯店吃飯總要費盡口舌的向服務員要求一點折扣,可以花上10分鐘時間將一件200元的衣服還價到150元併為此沾沾自喜,卻不肯花上200倍的精力在購買100萬的房子時爭取1%的優惠。這正是大多數正常人欠理性的一個表現,即在小的地方斤斤計較,卻對於大的事件麻木不仁。殊不知,大件中的一點點節約就能為你省下很多,比起小處的節約不知要翻多少個番了。
****************************************
本章小結
在消費過程中,正常人往往會受到交易效用偏見的影響,從而做出欠理性的消費決策行為。你可以透過克服交易效用偏見而變得少幾分正常,多幾分理性。你需要意識到,做決策時不應該受到成本和收益之外的東西的影響,許多的參考價都是與決策無關的,不要被它們遮蓋了雙眼。唯一需要關注的是物品帶來的真實效用和你為此所付出的成本。不要因為貪便宜而買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同樣,也不要因為比較貴而不買自己正需要的東西。不忍心放過那些看似合算的交易往往會在事後讓你後悔。同時,切不可僅僅關注相對收益而忽視了實際上更重要的絕對收益。將絕對收益與絕對成本進行比較權衡才是做決策的依據。
【第三章堅持到底一定是勝利嗎?】
堅持到底一定是勝利嗎?——‘沉沒成本’誤區
看看你怎麼回答:
為了獎勵員工一年的努力,臨近年末的時候,單位發給員工每人一張音樂會門票,位置在前排中間,價值800元。你本身對聽音樂會頗為喜愛,拿到票子十分高興。可是天公不作美,在開音樂會的那天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雪,這場突如其來的風雪導致路面積雪情況嚴重,所有公共交通工具都暫停使用,但是音樂會照常進行。你如果要去,只能冒著寒風徒步行走半個小時去音樂廳。請問你會不會去聽這場音樂會?請圈出你的選擇:
去 不去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問題:
同樣是一場你很感興趣的音樂會,同樣碰上了難得一遇的暴風雪導致交通癱瘓。如果這張票不是單位發的,而是你自己排隊花800元錢去買的,你又會不會冒著風雪步行半小時去聽音樂會呢?請圈出你的選擇:
去 不去
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很多人在第一種情況下都不願出門,音樂會門票就浪費算了,想想自己的損失也“不大”;但是在第二種情況下,人們就感覺非常捨不得,寧願冒著寒風和交通不便,也要堅持去聽音樂會,因為那票子畢竟是自己辛辛苦苦排隊又花錢買來的。關於這個問題,我想你馬上可以發現這裡面是心理賬戶在作怪。單位發下來的票是“意外的收穫”,不需要自己掏腰包,這樣浪費了也不會太心疼,沒有必要冒著風雪和生病的風險去聽音樂會了。可是自己辛辛苦苦排隊花錢去買的票,是付出了一筆不小的“成本”,所以大多數人不願意放棄,覺得放棄就是浪費了。
心理賬戶已經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自己買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