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恩,省刑薄稅,祈禳天災,救濟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儘量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不料這一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知道以後,龍體不安,再次聚會百官計議。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一看,是參知政事范仲淹①。拜罷站起,啟奏:“如今天災盛行,生命塗炭,朝不保夕,民不聊生。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②星夜臨朝,就在京禁院,修設三千六百份羅天大醮(jiào窖),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③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④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來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手把丹詔⑤交與洪太尉,即刻登程前去。
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背了詔書,盛了御香,帶了幾十個從人,上了鋪馬⑥,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徑投信州貴溪縣來。路上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隨即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備接詔。
①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生於江蘇吳縣。卒於皇祐四年(1052),諡文正。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及第。慶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他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使《岳陽樓記》成了傳世的名篇。按:本回故事發生在嘉祐三年(1058),而范仲淹早在皇祐四年(1052)就已經去世,死了都已經六年了。
② 嗣漢天師——江西龍虎山的張天師,自稱是漢代張道陵的後代,所以叫嗣漢天師。
③太尉——官名。秦漢時代的太尉,是全國軍政首腦,和宰相、御史大夫合稱“三公”。宋徽宗時代的太尉,是一種加銜,為武官的最高一級尊稱,本身並不表示職務的大小,和近現代的“元帥”軍銜近似。
④ 信州——今江西上饒。
⑤ 丹詔——詔指詔書,即皇帝發出的文書;丹指紅色。由於皇帝書寫、批改檔案用硃砂,所以皇帝親筆寫的詔書,叫做“丹詔”。
⑥ 鋪馬——驛站馬,即驛馬。
第二天,眾位官員同送太尉到龍虎山下。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到上清宮前下馬。上從住持真人,下到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到三清殿上,請下詔書,居中供著。洪太尉就問監宮真人:“天師今天在哪裡?”住持真人上前回稟說:“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己在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太尉說:“如今天子宣詔,怎麼能見到真人?”真人回答說:“太尉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作計議。”當即把丹詔供養在三清殿上,和一眾官員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執事人等獻茶,就進齋供,水陸俱備。齋罷,太尉再問真人說:“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派人請下來相見,開宣丹詔?”真人回稟說:“這代祖師雖然住在山頂,其實道行非常高: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信口開河。〗貧道等平常也難得見到,怎麼能請得下來?”太尉說:“怎麼才能得見?如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奉御書丹詔,親捧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份羅天大醮,以禳天災,救濟萬民。要是見不到天師,這可怎麼辦?”真人回稟說:“天子要救萬民,除非是太尉顯一點志誠之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不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也許能夠見到。如果心不誠,就會空走一遭兒,難以見到。”太尉聽了說:“俺從京師到此地,一路吃素,怎麼說心不誠?既然這樣,依著你說,明天絕早上山。”當晚各自安歇。
吳越評70回本水滸傳 楔 子(3)
第二天五更時分,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換了一身新鮮布衣;腳下穿上麻鞋;吃了素齋,取過丹詔,用黃羅包袱背在背上;手裡提著銀手爐,燒著御香。許多道眾人等,送到後山,指明瞭路徑。真人又回稟說:“太尉要救萬民,可別生退悔之心,只顧志誠上山去。”〖分明是真人和天師一起糊弄洪太尉。〗
太尉別了眾人,口誦天尊①寶號,縱步上山來。獨自一個,走了一程,盤坡轉徑,攬葛攀藤。約莫走過了幾個山頭,二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