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那些直接的價格性限制和對金融機構具體經營行為的行政性管制,束縛了金融機構經營和發展的手腳,金融機構的效率、效益要求凸顯出來,並似乎超過了安全性目標的重要性,金融機構紛紛進行金融創新以規避政府管制。另一方面,隨著此次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出現;美國政府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放鬆金融管制,並一直延續到90年代初期。
放松管制浪潮在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達到高潮,一方面帶來了金融業的蓬勃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引發了新一輪的金融危機。特別是進入90年代,英國巴林銀行、日本大和銀行的倒閉以及亞洲金融危機的肆虐使人們認識到,風險始終伴隨著金融機構的執行,金融機構作為經營風險的特殊結構,其擁有大量的資金,一旦出現問題,對整個社會、實體經濟會產生巨大的衝擊。為此,政府應該防患於未然,時刻對金融機構實施審慎監管,督促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從而防範金融危機的發生,保障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這種審慎監管關注的是金融機構如何度量和管理經營中的風險,而不是其業務和風險水平是否符合規定,它強調給金融機構充分的創新空間和自由,給監管者實施監管帶來更大的靈活性。
可以說;美國現代金融監管體制從形成開始;一直處於放鬆監管與加強監管的不斷博弈中;但總體上還是呈放鬆趨勢的,自由化思想的力量在不斷增強。
美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的基本框架
雙線多頭監管模式
從總體上看,美國採用“雙線多頭”金融監管模式;“雙線”是指監管中有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兩條主線。“多頭”是指有多個履行金融監管職能的機構。具體地說,聯邦一級的監管機構有貨幣監理署、美國聯邦儲備體系、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十幾個;在州一級,50個州也分別設立了自己的金融監管機構,具體框架圖見圖3…1。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金融危機解讀之二(2)
圖3…1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主要框架
在銀行業公司的監管中,雙線多頭表現得最為明顯,兩條線表現為聯邦政府機構管理在聯邦註冊的“國民銀行”,而州政府監管機構管理在州註冊的商業銀行。
另外,任何一家銀行都要受到多個監管機構的監管,具體為:如果是國民銀行,在它成立時,首先要到隸屬於美國財政部的貨幣監理署辦理註冊登記手續,得到其審查批准後該銀行才能營業,國民銀行的運營還要受其制定的有關資本運營、貸款結構、存款安全等業務經營方面的條例的監管。作為國民銀行,還必須加入聯邦儲備體系,成為聯邦儲備體系的會員,接受美聯儲的監管。同時,國民銀行必須要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投保,這樣,國民銀行還得接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監管。
如果是州立的商業銀行,其接受的監管又要視情況而定。加入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州立商業銀行,它相應地要受到美聯儲的監管。向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投保,就得接受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監管,最後要受到州銀行監管機構的監管;沒有加入美國聯邦儲備體系的州立商業銀行,其主要受到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和州銀行監管機構的監管。
與銀行業的監管相比,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者相對比較單一:
證券業公司主要由聯邦層級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監管,證券交易委員會主要對證券業進行監管,它的主要目標是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只監管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證券經紀業務,不管其投資銀行業務。
保險業公司則主要由州監管機構進行監管,而聯邦政府幾乎沒有介入監管。
金融控股公司傘形監管
隨著1999年美國透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美國的金融監管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這項法案的頒佈,從理論上打破了美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壁壘,結束了自1933年以來美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狀況。為實現混業經營,美國採用的是一種新的公司組織形式——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不同於之前分業經營的各單一組織,其監管也有其在業務上的特殊性,主要實行傘形監管。
《金融服務現代化法》允許金融控股公司透過設立子公司的形式經營多種金融業務,但是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並不開展業務,主要職責是向州銀行廳申領執照,對集團公司和子公司進行行政管理。對於金融控股公司這種傘狀結構,監管當局設計了一種“傘形”的監管體制,美聯儲被賦予傘式監管職能,成為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