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ぷ魘槍僭保�諶�莨ぷ魘槍�鼐�懟K�孕率攣鎘兇乓恢殖�匠H說拿舾校��創永疵揮猩剖忌浦盞刈齪靡患�隆6雜謁�退�年薊ㄒ幌值膩�M��荊�嗣竊���韜芏嗥蘭郟�鋇澆裉旎鼓芤�鶉嗣瞧氈櫚募ざ�S腥慫鄧�恰ɡ硐脛饕宓幕�懟ǎ�腥慫鄧�恰ü�瘸醋韉拇�懟ǎ揮腥慫鄧�恰ㄏ惹�ǎ�腥慫鄧�恰ㄏ攘搖ǎ揮腥慫鄧�難勱紜ê昀�斐!ǎ�腥慫鄧�還�竊凇ü蘋筧誦摹ā5�俏蘼郯�幔��疾荒芊袢弦桓鍪率擔��娜肥且災洩�チ��目�卣呱矸萁�脛洩卮宓摹! �
§虹§橋§書§吧§BOOK。
第71節:三次浪潮,潮起潮落(11)
如果那些攻擊她〃炒作〃的人是有理由的,那就一定與她的短暫和不成功的記者經驗有關。1996年,張樹新以一個相當誇張和充滿懸念的行動開始了她的冒險。她把一個大廣告牌豎立在白頤路南端的街角處,上面寫著〃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這種廣告語中明顯帶著記者的誇張筆法。她把它放在從市中心達到中關村的必經之路,讓人人都能看見。上面所謂〃向北1500米〃的地方,其實就是她的剛剛開張的〃瀛海威網路科技館〃。
張樹新恰如其分地告訴媒體,瀛海威〃是中國網際網路商業領域的第一家公司,也是郵電系統之外最大的一家服務商〃。公司早期的性質有如〃夫妻店〃,因為投資者是她和她的丈夫姜作賢。那時候她剛剛在美國渡過一個假期,回到北京,渾身上下散發著大洋彼岸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氣息。我們與其說她受到新技術的影響,倒不如說是受了美國輿論的蠱惑。她堅信中國必將再次步美國後塵,就像過去十幾年反覆出現的情形一樣。她到郵電部去申請資訊服務的資格,那些官員完全聽不懂她要做什麼,但是這些都是小事,不會讓她這樣的人退縮。
奇怪的是,這個出身官方媒體記者、還當過官員的人,直到悽悽慘慘地離開自己的事業之前都是孤軍奮戰,很少嘗試走官方門路,而另外那兩位擁有西方教育背景的留學生,丁健和田溯寧,卻從一開始就抱住政府這棵大樹不放,還緊緊依靠擁有壟斷地位的國有電信企業。
1995年3月,也即張樹新的〃瀛海威〃開張之前大約兩個月,亞信開始了和國家科委的合作。丁、田二人加入到國家科委主持的網際網路宣傳計劃中,扮演了啟蒙者的角色。他們為中國人講解什麼叫〃IP〃,什麼叫〃網際網路〃。這是在盡義務,但是他們仍然獲得了宣傳方面的好處。在一連串公開場合,他們總是能夠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形象伴隨在國家科委左右,這為他們帶來巨大聲譽,也讓他們獲得〃中國電信〃的信任。春天還沒過去,亞信接下它進入中國之後的第一個訂單……建立〃Chinanet〃骨幹網。〃中國電信〃這個擁有行業壟斷地位的企業,顯然注意到網際網路在美國的崛起之勢,於是倉促上馬。他們租來一條64K的線路,打算在北京和上海建設兩個試驗網路。然而在當時的中國,除了丁健和田溯寧這兩個留學生,他們找不到另外的人懂得什麼叫網路。
其實還有一個張樹新。她非常敏銳,又有激情,其實自己也不知道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到底應當做什麼。她請來幾位自稱懂得網際網路的人,又花了不少錢做廣告。夫妻倆的投資就像流水一樣往外淌,有去無回。幸運的是,公司剛剛開始執行,就發生了一個傳奇般的故事,轟動全國。一個女孩兒在〃瀛海威〃上留下一封信和一束紅玫瑰。她說自己得了血癌,每天留下一段告白。她名字叫〃Rose〃,而她也真的像朵玫瑰一樣只活了十幾天,然後消失。沒人知道是不是真有這麼一個人,但是網友寧願相信她存在過,把真摯的祝願送給她。一個美麗鮮活的生命轉眼凋零,他們萬分悲痛,為她流淚,為她撰文。冰冷的網際網路傳達著人間溫情。虛擬世界變得伸手可及。這件事發生在1996年春節前。這一年剩下的時間裡,網際網路就像一個神話到處傳播。我們已經知道,一年前它還只是少數人的〃地下活動〃,但是現在,根據一份題為《關於中學生科技意識調查》的報告,北京市擁有電腦的中學生中,已經有5?8%聯網,另外還有33?2%想要聯網。當時只有19?2%的人還不瞭解網際網路。老實說,這在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於張樹新和瀛海威,還有那個名叫〃Rose〃已告別人世的女孩兒。
但是張樹新還是分文未進,而且已經把她的700萬元花個精光。它預示了網際網路原來是個〃燒錢〃的行當。好在瀛海威當時如日中天,所以不愁沒有新的投資者加入進來。199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