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是一項重要的考驗。金融活動具有外部性、資訊不對稱、道德風險等特點,而且個別金融機構發生的問題很可能透過“金融傳染”而波及整個金融體系,產生酷似核物理上的“鏈式反應”,危及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健。這就要求一個國家必須對於金融活動進行適當有效的監管。
但監管是一項極其複雜困難的工作,需要有良好的監管理念、豐富的專業知識、完善的制度、先進的科技手段等最佳的要素組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是,在許多國家,歷史一再見證“監管失敗”的案例。監管未能有效降低金融不穩定與系統性風險。相反,不少國家的監管造成了嚴重的“金融壓抑”,阻礙了金融業的發展。
中國作為一個處於轉軌時期的新興經濟體,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行政干預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因此,中國的監管體系(從設計到執行)體現了強烈的“行政色彩”,本質上是直接的行政管理,而非真正的“審慎監督”。現行金融監管體系尚未能有效處理好“審慎監督”與“金融創新”的平衡,金融機構開設新業務、推出新產品步履維艱,對於金融市場的發展設立了過多的樊籬束縛。而且,現行監管體系客觀上強化了金融機構的“道德危害”,背離了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優勝劣敗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法則。因此,監管制度的改革應當成為中國金融下一輪整體改革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以促進金融體系效率的不斷改善,並維持金融體系的系統穩定性。
金融與現代化(4)
第七,發達的金融體系可以顯著地推動創新和技術進步。經濟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長遠增長取決於生產率,而技術進步是提高生產率的主要途徑。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高速成長以後,目前正面臨著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按照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國力圖改變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增長方式,走自主創新、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而為了實現經濟增長轉型,除了增加教育、科技與研發投資之外,金融體系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早期風險投資能夠為企業家提供創業資本,資本市場不但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後續股權與債權融資,而且可為創業者提供財富貨幣化的機制與渠道。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尤其是美國的經驗表明,自由競爭與財富創造是刺激科技發明與高風險創業活動最重要、最持久的誘因。單從教育體系與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比較而言,前蘇聯可以說與美國不相伯仲。但是,以電腦與網際網路為代表的IT革命、生物製藥、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傳媒娛樂業等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產業都是發生在美國而非前蘇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擁有全球最發達的金融市場,為資本的募集與高效率的使用,為具有重大商業價值的發明與創新活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與推動。
第八,國民經濟現代化的程序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密切相連。很難想象,一個國家可以在閉關自守、閉門造車的條件下能打造出一個現代化的金融體系。金融現代化必然伴隨金融的國際化。
金融國際化有以下兩層具體含義:
其一,金融服務的國界日趨模糊,本國金融機構可以在境內也可以在境外設立,既可以為本國企業和消費者,也可為外國企業和外國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同樣,外國金融機構也可以在本國境內為他國也可為本國的企業與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包括企業信貸、消費信貸、公司融資、併購重組、風險管理、財富管理等服務。換言之,當本國金融服務市場是開放的,內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進行公平競爭,從而保證本國經濟能夠享受到全球最先進最優質的金融服務。
其二,資本可以跨境自由流動。一方面,外國的企業、機構與個人可以在本國進行長期直接投資、短期證券投資以及為本國居民提供信貸;另一方面,本國企業、機構與個人可以“走出去”,能在境外進行直接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向外國居民提供信貸。也就是說,資本賬戶已經高度開放,本國貨幣無論是在貿易專案下還是在資本交易專案下皆可以比較自由地兌換。
顯然,金融國際化有利於更好地滿足本國經濟對於金融服務日趨複雜與多樣化的需求,有利於金融資產全球風險分散,從而顯著提高預期回報率,乃至整體金融市場效率。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開放與競爭的加劇,資本跨境流動波動性的增加,為本國宏觀經濟政策(包括利率與匯率政策)和審慎監管制度也相應提出了更大的壓力與挑戰。
從國際經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