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4 頁)
謝�鼓誆拷�⑵鷚恢腫ㄒ怠⒏噝Ш筒歡洗叢旃啥�壑檔娜�攣幕�6�庹�槍�收鉸醞蹲收嚦贍艽�吹淖鍅涔蟮募壑怠9�室渙韉慕鶉諢�棺魑�は噠鉸怨啥��梢栽詼�祿嵴鉸躍霾摺⒏吖苷釁訃だ�⒎縵湛刂浦貧群橢匾�滴穹⒄溝榷嗖忝娣⒒踴��撓跋臁K�撬涫巧偈�啥���蛭�渥ㄒ稻�欏⑹諧∩��投醞蹲駛乇�實鬧粗��螅�廡┱鉸醞蹲收哂鋅贍堋八牧講ηЫ鎩保�扔卸�σ燦心芰Π繆荼日��蠊啥��行У摹按呋�痢苯巧��俳��諧中�摹⒉恍傅母母鎩�
選擇合適戰略投資者的標準
國際金融機構各式各樣,潛在戰略投資者也有多種型別,包括所謂的“綜合性銀行”(universal bank)如花旗、JP Morgan等,商業銀行如滙豐、渣打等,投資銀行如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專業性金融服務公司如美國運通、通用電氣金融公司等,基金管理公司如Fidelity、Capital,保險公司如AIG、安聯(Allianz)、Prudential等,以及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如凱雷、KKR、德州太平洋(Texas Pacific Group)等。
商業銀行和商業銀行業務比重較大的綜合性銀行是中國銀行機構引進戰略投資者時自然要考慮的物件,因為這些機構有顯而易見的優勢,他們比較為中國的銀行所熟悉,可以直接帶來商業銀行的產品技術和管理經驗,也符合中國傳統文化“門當戶對”的觀念。所以幾乎中國的每一家銀行都是從這一目標群中開始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夥伴”。其潛在缺點是商業銀行作為商業銀行的戰略投資者,主營業務重疊太多,難以避免可能的競爭衝突。
由於全球化與行業整合的需要,在國際上,銀行跨境併購十分盛行。但是,一家商業銀行以少數股權形式投資另一家商業銀行,案例卻非常稀少,成功者更為罕見。基於保護品牌、文化與控制權等考慮,國際大型商業銀行通常主要依靠有機成長和戰略收購來進行全球擴張。只有極特殊情形下,如東道國有“市場準入”障礙,對銀行業外資所有權比例設有法律限制,而外資商業銀行又希望進入該國市場時,才迫不得已勉強考慮少數股權投資(minority equity investment)。
在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中,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專業性金融服務公司(specialized financial service pany),在某類金融服務中具備特殊專長優勢和市場領導地位,如信用卡公司、消費融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可較廣義地視為專業性金融服務公司。這類金融機構也可以作為中國商業銀行考慮的潛在戰略投資者。他們也許不能或不願在傳統商業銀行的產品技術方面開展直接合作,但是在新型業務領域如信用卡、資本市場產品(如利率、外匯交易和衍生產品等)、風險管理、保險分銷、理財服務等重要領域提供技術支援和合作。因為中國的商業銀行現有業務和收入結構過於單一,發展高股本回報率(ROE)的多元化收費服務產品是所有中國銀行的當務之急,而這些國際專業金融服務機構恰好具備這方面的顯著優勢,因而能夠幫助彌補中國銀行業的一個重大而普遍性的缺陷,滿足他們實現業務結構調整經營模式轉型的戰略需要。這些國際專業金融服務機構不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所以與中國商業銀行在主營業務上沒有競爭衝突,而是形成較強的互補性。 txt小說上傳分享
關於中國銀行體系引進國際戰略投資的幾大問題(4)
此外,國際上知名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也可以成為中國商業銀行的潛在戰略投資者。私人股權投資近年來已成為外國直接投資中一支非常活躍和重要的力量。國際上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參股和控股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的交易案例日益增多。這些有雄厚資本實力和豐富經驗的國際性專業投資公司在中國的銀行改革中也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在許多關於戰略引資的討論中,此類投資機構被簡單地定性為只關心投資回報的財務投資者,如美國新橋在深圳發展銀行的投資和新加坡政府淡馬錫公司在建行和中行的投資皆引起了很大爭議,為一些人所詬病。
其實,財務投資者與戰略投資者之界定是相當模糊的,甚至是截然不可劃分的。那種以為只有同業機構才是“合格的戰略投資者”,只有“財務投資者”才看重投資回報的看法未免過於偏頗、武斷和簡單化。無論他們帶有哪些名目官銜,國際投資者無一例外都會高度關注投資的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