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是一幫竊取了國家政權而不斷製造賣國協定的獨裁政客,其危害遠遠超過一般漢奸。前方將士對不抵抗政策的憤懣,後方軍民對勝仗敗約的怒吼,都證明了這一點。
顯然是由於《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等簽訂者的前車之鑑,在抗日戰爭期間,真正簽署成文的賣國條約並不多,甚至很有限,但賣國協定卻在七七事變之前接連發生。
當政府這個最大的國家機器和國家軍隊這個最重要的國防武器,被極個別政治勢力和政客所獨裁、所操縱,失去其捍衛國家主權的最基本職能,甚至竟而壓制和扼殺幾乎所有國民的抵抗要求,軍隊和民眾所遭受的損失和苦痛,並不亞於侵略者的炮擊和轟炸。實際上,侵略者的軍事勝利本身,也主要是建立在民國當局初期的不抵抗政策基礎上的。
要知道,直到日軍大舉侵入中國十年、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已淪陷三年多、半壁江山已經淪亡之時,民國政府才跟著美國人一起對日宣戰。這是國際戰爭史上極端荒唐的奇蹟!
共赴國難
在抗戰前期,蔣汪當局為繼續內戰宣傳了很多理由,當這些理由紛紛被侵略者用兵臨城下的炮火和咄咄逼人的條約啐在臉上的時候,他們甚至不僅更加嚴禁抗戰言論,還悍然圍剿前線將士。
一次又一次的悲憤,一次又一次的吶喊、一次又一次的抗爭,終於迫使南京中央政府走上了早就應該走的救亡之路。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翻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新的一頁。
浴血抗戰
雖然侵略者陰險兇狠且蓄謀已久,雖然賣國賊多得驚人,雖然武器裝備十分懸殊,中國軍民的抗戰,特別是正規部隊的正面戰場,只要是頑強抵抗過的戰役和戰鬥,幾乎全都是“一寸河山一寸血”。
不計其數的將士,甚至連敵人的面目都沒看見,就被飛機、重炮、小炮和坦克炸死、碾死了。但是,他們的戰友卻堅持戰鬥,甚至還取得了連敵寇也佩服的戰果。
在保家衛國的緊要關頭,“東亞病夫”們用驚心動魄的拼死抗戰,展示出自己與生俱來的龍的神威。
續 讀 國 運(2)
蔣委員長
近年來,如同對李鴻章的評價一樣,有些人似乎也越來越想為蔣介石申辯,有人還稱其為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最大的抗戰功勳。實際上,筆者最初也萌發過為一代國民黨領袖、二戰、“三巨頭”“四巨頭”之一的蔣委員長貼金的念頭。但是,隨著對史料的瞭解越多,我們越不願意矯枉過正。
看看一個接一個的內戰;看看一個又一個的禍國協定;看看東三省是怎麼丟的;看看抗日名將吉鴻昌是怎麼死的;看看淞滬會戰是如何輸的;看看韓復榘為什麼要臨陣逃跑;看看張自忠在蔣介石和李宗仁手下的截然不同表現;看看川軍如何以簡陋裝備和單衣赤腳傲立北國冰霜;看看炸燬花園口的悲劇;看看皖南事變的千古奇冤;看看長沙會戰的最終失利;看看張治中、李宗仁的回憶錄;和其他許許多多的史料……讀者將不難明辨蔣介石的功過是非。
這位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的蔣先生,早已用自己的大量作為,塑造了自己的歷史真身,後人實際上已經無法為他進行與其本色不相匹配的粉飾。竊以為,致力於尋找片面的史料去異化歷史的全貌和大節,不僅是辛苦的,還可能適得其反,徒勞而有害。
並且,和某些振振有詞的新觀點大相徑庭,筆者赫然發現,蔣介石其實是西安事變的最重要受益者。並且,蘇聯對他個人及國民黨的贊助,很可能多於對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扶持。可惜,他自己沒有把握好歷史賜予他的太多機會。
不過,縱然如此,我們並不認為蔣介石屬於汪精衛那一類的漢奸賣國賊。我們深信,蔣先生的內心還是愛國的,只不過由於特殊的背景、性格和地位,他太醉心於個人和小集團的利益得失,其權謀也因此變得令時人和後人大多難以理解和無法接受。
感悟先進
關於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和地位,筆者有著非常特別的感慨。
眼前,繼“###”教育之後,中共中央又大張旗鼓地推出了“保先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不少讀者一樣,我們這些體制外的小人物無緣也不在乎能否被納入被“保先”之列,便因此多了一些自由學習的機會。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們對抗戰期間——特別是《八一宣言》和瓦窯堡會議的戰略轉折之後,以及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整風運動、大生產運動前後——共產黨的先進性有著特別的感悟,併為之震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