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下所有的媽媽提一個醒:沒有孩子是喜歡聽著命令長大的。所以,親愛的媽媽們,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文章開頭的命令的話語換成下面的語句:
孩子,媽媽現在有點忙,你能不能幫媽媽把碗刷了?
好了,動畫片看完了,你不打算去學習一會兒嗎?
孩子,爸爸在休息,看電視會打擾他的,你先看會兒書好嗎?
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擔心遇到壞人或是交通問題。以後,如果有事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
孩子,奶奶最心疼你了,你是不是也應該心疼一下奶奶呢?奶奶喜歡吃香蕉,你拿根香蕉給奶奶吃,奶奶肯定會非常高興的。
……
上面這些建議的口氣,不僅能使家庭氣氛和諧,而且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思維和判斷能力。因為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而當媽媽用建議的口氣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會覺得媽媽是在跟自己商量,在徵求自己的意見,他首先會覺得自己是受了重視。於是,在心理上,他更容易接受媽媽的這些要求。同時,他也會隨著父母的引導,鄭重地思考要做的事,作出決斷,並考慮該如何做,這對他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也是一種有益的鍛鍊。
不好回答的問題也要有交代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天生就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於是,孩子常常會指著那些他們沒見過的新奇東西,問這是什麼,那又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孩子為什麼好奇?這源於他們不知道。很多事情,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去尋找答案,但更多的是,他們沒有獲得答案的途徑。於是,他們就會用他們的思維來詢問我們。而我們呢,也許學識並不是很淵博,家裡也許並沒有儲備一部百科全書,所以,有些問題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的提問。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也許很幼稚的問題時,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態度,甚至口氣生硬地說:“你自己想吧”或“你問我,我問誰去?”
我們把這樣的情況放在自己身上,如果我們問某個人某個問題,但是對方只是隨便敷衍幾句來搪塞你,你會是什麼心情?如果每次都碰到這樣的事呢?你又會怎麼想?我估計除了氣憤,多碰壁幾次後,再也不會去問了。對待孩子也是這樣。
孩子也同樣如此。媽媽對孩子的問題不耐煩或是不回答首先會嚴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如果經常這樣,孩子會逐漸變得對身邊的事物失去興趣,也失去了思考的機會,大腦會趨向於遲鈍。其次,會影響自己與孩子的親密關係,因為孩子會覺得父母根本就不關心自己。
我們可不要小看了孩子們的好奇心,這中間往往蘊藏著不可預知的潛能。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他們探索世界、敢於創新的動力,同時好奇心也是孩子獲得智慧的關鍵。所以,孩子在問媽媽問題的時候,其實是好奇心在作祟。因此,我們不要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保護孩子未來的幸福。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好奇心是小孩子獲得知識的一個最緊要的門徑”。強烈的好奇心能使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孩子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才會熱愛學習,並主動學習。所以,當孩子主動問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有所準備。
第一,媽媽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學會接納孩子以及他的提問。即便是很難或者不好回答的問題,也要對其提問表示出關心,並明白地告訴他:“等你長大了自然會明白”或者“這個問題太複雜了,等明天媽媽弄清楚了,再告訴你好嗎?”當然了,說了明天告訴孩子答案就要明天做到,不能敷衍孩子。
第二,父母千萬不要隨便亂說一個答案,尤其是一些涉及科學知識的問題,一定要自己弄清楚了再告訴孩子。
第三,鼓勵孩子細心觀察生活,培養孩子從小事、小細節中受到啟發,從而引發孩子更深層次的思考,並鼓勵孩子勇於發現問題。
第四,讓孩子自己探索問題。媽媽們不能一味地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樣不能使孩子很好地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所以,媽媽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或者一起討論,鼓勵孩子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查閱相關書籍和資料,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第五,尊重孩子的觀點。在與孩子討論的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畢竟,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尊重孩子是對孩子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