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資料的報告。
當然,總是還有改進空間的。我們在第7版的目標是,讓人們更好地理解社會心理學領域。我們教這門課程的時候,最可喜的事莫過於看見原本昏昏欲睡的、坐在後排的學生饒有興味地坐起來,說道:“哇,這是我所不知道的!現在那聽上去很有意思!”我們希望讀這本書的學生也會有同樣的反應。■米■花■在■線■書■庫■ ;http://bOoK。mIHuA。neT
第7版的重大變化
我們很高興在第7版中增加了兩個我們認為會對學生有相當吸引力的特色專欄。第一個是“如何學以致用?”例如,在第9章中,我們告訴學生,他們將來早晚會成為需要做出重大決策的團體當中的一員,我們建議學生思考如何運用該章中所學的概念去確保團體所做的決策是最正確的。這個專欄的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批判性地思維,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
另外,我們在每章的最後還增加了樣例測試題。我們相信這兩個新增的特色專欄,會在教導學生運用所學的材料方面起到很大的幫助。
除了增加了兩個特色專欄外,我們還在第7版中更新了大量最新研究以及參考資料。以下是一些新研究的舉例:
●每章的最後有一個全新的板塊——“如何學以致用?”我們提出了學生們日常生活的問題——那些能激發他們興趣的問題——鼓勵他們用每章中所學到的一個或多個主要概念來演繹這些問題。目的在於鼓勵學生批判性地思維,將所學內容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來。
●每章最後加入“樣例測試題”,旨在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和研究章節中的內容。題目大多是取自我們自己的測試題庫,主要是批判性思維問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心理學的概念,並將它們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而不僅僅是把它們看成需要被記住的一組事實。
前言(2)
●第2章,“方法論:社會心理學家如何進行研究”中包含了一個新的部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新思路”。這部分討論了近幾年社會心理學家在做研究時所使用的新方法,包括:跨文化研究、進化心理學和社會神經科學。
●第3章,“社會認知:我們如何思考社會性世界”,我們更新了超過40處有關最新研究的參考資料。我們增加了一個主要的部分“社會認知的文化差異”,這部分主要討論圖式中的文化影響,以及新近關於不同文化中的整體性和分析性思維的研究。
●第4章,“社會知覺:我們如何理解他人”,我們更新了非語言交流這部分,討論了新近幾個關於情緒的面部表情的進化顯著性的研究,例如,特雷西(Tracy)和松本(Matsumoto)2008年的關於驕傲和羞恥的研究。我們還修改和更新了歸因與文化這部分。在這一部分,我們以整體性和分析性思維開始,討論了益田(Masuda)和同事在2008年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