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2/4 頁)
以來,星際交通工程學的主要課題,就是如何將更多恆星的光譜分析得更為仔細。隨著星光光譜分析的發展,以及躍遷的準確度不斷提升,銀河旅行的標準航道逐漸建立起來。而星際航行也就從一門藝術,逐漸蛻變成為真正的科學。
不過,即使擁有像基地這樣的科技水準——船艦上配備精良的電腦,還能利用嶄新的星像場掃描法來分析恆星的“星光簽名”,但只要是在一個不熟悉的星域中,駕駛員有時也得花上數天的時間,才能找到三顆已知的恆星來計算船艦的位置。
直到透鏡發明之後,才使得一切完全改觀。透鏡的特色之一,在於只需要以一個已知恆星作為參考點;而另外一項特色,則是像程尼斯這樣的太空生手也能操作自如。
根據躍遷的計算,此時最接近而體積也夠大的天體是凱旋星。現在,顯像板中央已經顯現出一顆明亮的星體,程尼斯希望它正是凱旋星。
透鏡影像的投影熒幕緊鄰著顯像板,程尼斯仔細地將凱旋星的座標一個個鍵入,然後開啟某個電驛,星像場立刻出現在熒幕上。熒幕中央也有一顆明亮的恆星,不過似乎與顯像板上那顆沒有明顯的關係。於是他開始調整透鏡,讓星像場沿著z軸平移。接著他一面將畫面放大,一面注意著光度計的讀數,直到星像場中央的那顆恆星,其亮度與顯像板中央的恆星完全相同為止。
程尼斯又在顯像板上選了另一顆恆星,當然也是一個夠大夠亮的星體,然後從星像場中找到了對應的影像。接下來,他開始緩緩旋轉熒幕,一直轉到與顯像板相同的方位。不過,他卻突然咧開嘴,露出不滿意的表情,同時放棄了這個結果。然後他又再度旋轉熒幕,選擇了另外一顆亮星,卻發現還是不對。他只好再做第三次嘗試,這回他終於露出笑容,總算成功了。一個受過“相對位置判別訓練”的專家,也許一次就能成功,但他只試了三次,這個成績也相當難得了。
最後剩下的工作便是微調。他先將星像場與顯像板的影像重疊起來,起初看起來是不盡相符的一團朦朧,大多數的星體都呈現很接近的兩個影像。不過,微調的過程並不需要太多時間,沒多久所有星象都融合為一,變成了單一的清晰影像。現在,星艦的位置已經能夠直接從刻度盤上讀出來,整個過程還不到半個小時。
程尼斯在漢。普利吉的寢室裡找到他,這位將軍顯然正準備就寢。
將軍抬起頭來問:“有什麼訊息嗎?”
“沒有什麼特別的訊息,我們只要再做一次躍遷,就可以到達達辛德了。”
“這我知道。”
“如果你想上床,那我就不打擾你。可是我想問一下,我們在席爾蒐集到的膠捲,你究竟有沒有好好看過?”
程尼斯所說的那個膠捲,如今擺在一個矮書架下層的黑色盒子中。漢。普利吉向那裡投出一個輕蔑的目光,然後回答:“看過了。”
“你有什麼感想嗎?”
“我認為,即使過去曾經有任何與歷史相關的科學,如今在銀河系的這個區域,也已經幾乎失傳了。”
程尼斯露出了尖刻的笑容:“我知道你這句話的意思,資料相當的貧乏,對不對?”
“也不盡然,如果你對統治者的實錄情有獨鍾,那又另當別論。我認為,這些東西無論如何都不會可靠。那些專注於個人事蹟的歷史,評價完全取決於作者的主觀意識,好的可以抹黑,壞的也能夠漂白,我發覺它一點用處也沒有。”
“但是裡面提到了達辛德,我拿膠捲給你,就是想讓你看看那些。這是我找到的惟一一件相關資料,其他的全都連提也沒提。”
“好吧,他們的統治者有好有壞,他們曾經征服了數個行星,打贏過幾場戰爭,也吃過一些敗仗,但是從來沒有什麼特殊的事蹟。我認為你的理論並沒有任何價值,程尼斯。”
“可是你卻忽略了一些重點,你難道沒有注意到嗎?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曾與其他世界結盟,在那個擠滿星辰的角落,他們始終置身於區域性政治之外。正如你所說的,他們曾經征服過數個行星,可是卻能適可而止——而且沒有吃過什麼了不起的敗仗。好像他們故意做得恰到好處,擴張到剛好足以自衛,卻又不會引起注意的範圍。”
“非常好,”普利吉以毫無感情的語調回答:“我並不反對登陸,反正最壞的結果也只不過是浪費一點時間。”
“噢,不對。最壞的結果是我們全軍覆沒——如果那裡真的是第二基地的大本營。你別忘了,天曉得那個世界藏有多少和騾一樣的人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